找女朋友、男朋友說實話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難的是你不敢下定決心去承認自己的感情、難的是你總是在拖延自己的熱情而讓機會白白溜走;然而買車就不一樣了,正因為車輛不會跟你眉來眼去、正因為車輛不會跟你談天說地,你始終沒辦法說服自己「我就是要買這台車!」,隨著看過的、試乘過的車款越來越多,許多人會開始陷入「無車可選」的窘境...
而在本文開始之前我想恭喜那些明確知道自己想買什麼車的人,你們是相當幸運的一群人,在茫茫車海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愛車,而那些東挑西選仍然在思考「我想買車,但我不知道我適合什麼車。」的朋友也別擔心,這篇文章或許能讓你在選車時方向更清晰。
#本文適用「對摩托車品牌有一定程度認識」、「對於查找資料有耐心」的車友。
錢拿去,車交出來呀!
這位兄臺,先別急把錢掏出來
在選車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各車款的特質,我們通常可以從幾個設計層面的差異替車款進行簡單的分類:
1.整流罩有無
2.運動取向<=>休閒取向
3.新手向<=>熟練者向
簡而言之,是一個以「想拿這台車來做些什麼?」為出發點進行車款分類的方式,雖然粗暴但簡單許多,對於需要透過本文來選車的朋友而言,比起探究同一種車型各家車款的差異,快速的從車型定位來尋找自己適合的車款是最為乾脆的做法,看完下圖之後會簡單解釋採用以上三點的理由。
接著看看這張象限圖...
根據車種直接舉個例子:
街車:CB750以及以它為藍本發展出來的徒子徒孫們,通常強調「感覺」而不強調性能,近代較少見。
運動型街車:Z900、GSX-S750、Street Triple 765等,強調運動性能與舒適性,平衡性較高的車款。
HyperNaked/StreetFighter:DUCATI StreetFighter、MT10、MT09等,以極端駕馭樂趣為訴求的街車。
休旅:Goldwing、FJR系列、鯊魚頭、K1600GTL等,著重在舒適性與豐富電子配備的車款,一般出廠即配備三箱。
旅跑:H2 SX、六眼、Z1000SX、近代的VFR車系、DUCATI SuperSport等,在舒適性之上添加了運動性能的車款。
街跑:CBR650R、NINJA650等著重騎乘感而非尖端性能的車款,長得像跑車但實際上是街車的底子,特色是駕馭起來很輕鬆。
跑車:就跑車,各廠家投入賽事的頂尖性能機種,不管有沒有限量或特別版,總之都在這類。
入門級輕檔車:國產輕檔車、GSX-R/S 150、R15、CBR150R、R3、CBR300R、NINJA400、G310...白、黃牌的入門輕檔。
小排量運動型檔車:CBR250RR(MC51)、RC 390、還沒有上市的ZX-25R,強調配備與場地戰鬥力的輕檔車。
復古車款:凱旋T系列、川崎W系列、設計跟整體氛圍要夠老味才算,不是尬了顆圓燈就能叫復古車。
美式街車:以印第安、哈雷為首的美式街車,不論歐洲或日本車廠製造的,只要設計上接近就算,特點是大排量V雙。
越野車、滑胎車等:海絲瓜主力車系、KTM主力車系、本田的CRF系列、YAMAHA的WR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多到爆)。
多功能車:大叔騎的1290 ADV、享譽全球的米漿鳥系、DL系列、Versys系列、非洲雙、Multistrada等等...
XADV:就XADV,因為放哪裡都不對,所以只好獨立一支。
速克達:就...速克達,軸距較短且強調便利性、機動性、經濟性的車款,在台灣以10吋、12吋輪框的車款為大宗。
大羊:漢堡人系列、FORZA、CRUiSYM、Nikita、三輪車等更強調舒適性的大羊車款。
運動型大羊:TMAX車系、SRV850、MAXSYM TL、AK550等強調運動性能的大羊車款。
很混亂對吧!近代摩托車的發展速度相當快速,又因為摩托車本質上就相當靈活的緣故,因此不管怎麼設計,其性質多少都會與其他車種有著一定程度的重疊!而車款與車款之間的分界也變得稍微模糊了一些,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將騎士的需求給特定出來,就會面臨「怎麼騎起來好像都差不多啊!」的窘境!想要更加釐清自己的需求,就請往下看吧!
有沒有罩很重要!
不論是僅有前整流罩或者具備整套整流罩的車款,只要有罩都算在此類不予細分,有沒有整流罩最大的差異在於「高速行駛的舒適性」,只要有罩就能降低長距離或著高速騎乘的疲倦感,而外觀上與無罩車款相較之下又有更多變化,是許多人鍾情於有罩車款的理由,而強調舒適的大型速克達普遍配有角度較高(或可調)的風鏡,足見整流罩的重要性。
然而無罩的車款難道就沒有優點嗎?相較於有著龐大整流罩的車,無罩的設計帶來的是輕盈自然的操作感,沒有整流罩也代表著車體更加纖巧,在都會騎乘時壓力更小,又因為車上使用的塑膠殼件較少的緣故,車輛本體的露出程度較高,車廠的設計、製造水準也會更加凸顯,普遍而言無罩車款確實更有「機械感」,也常常給人一種「高質感」的印象,在吸睛度上絕對不遜於有罩車款!
街車騎乘感靈動自如,跑車帥氣性能又好,都幾?
還是都不要,直接改買大羊如何?
運動取向?休閒取向?
摩托車在近代逐漸成為「嗜好品」般的存在,以此為前提可以發現各家車廠在設計車款時多半會賦予一台車特定的屬性,這意味著騎士單憑個人偏好就能找到與自身需求較貼近的選擇,即便是街車也有強調操駕的車款,有罩車款中也存在著能輕鬆騎乘的機型,思考一下自身想要從摩托車上得到什麼吧!
摩托車是能「乘載人們的夢想,並將之實現」的東西,不管你想穿著皮衣大殺四方,或是戴著3/4來一趟優游自在的短途騎乘,甚至是帶上大半家當來一趟環島之旅,或者是所謂的「小孩子才選,我全都要!」,不論哪一種其實只要透過適當的改裝都能達成,然而車款天生的特質是難以磨滅的,聽從自己的內心更重要。
人總是貪心的,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是人之常情,但大部分的車款不經過大刀闊斧的改裝很難「什麼都做好」!
當然,人的欲求無限,而車廠更是專業的填坑大隊,那些同時俱備了舒適性、高性能,還能長途旅行的車款想當然而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只是相對而言就得付出較高的代價...比如說先拿個一百萬出來之類的。
新手向?熟練者向?
騎乘經驗與駕駛能力在台灣往往會被騎士忽略,不論是社群或是車友間的討論,往往會將「一次攻頂」視為選擇車款時的最高指導原則,然而摩托車的性能表現經常會出現「次元級」的落差,所以在選擇車款時應先客觀的評價自身的水準,再據此挑選出適合自身能力與偏好的機種,比起「入門即封頂」,循序漸進的跟著騎乘的車款一起成長更能享受騎乘的樂趣。
水準不到位騎大台的會怕,買台小車練練功,長大再買大車也不錯呀!
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進入本文重點,這邊所提供的選車方法非常簡單,大致分為三種類型:感覺派、規格派、預算派
感覺派:買車選車以感覺為重,其他條件大致可以接受就會買單的類型。
規格派:有明確的規格偏好,也樂於比較各車廠相似產品來輔助自己決定的類型。
預算派:購車預算有限、後續維護預算有限、但無論如何還是想買的類型。
感覺派的選車方針
感覺派其實有個相當嚴苛的先決條件:「財務自由」,儘管貸款買車在現今社會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了,不過要達到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境地,還是需要一點經濟基礎的,而個人推薦選車方針如下:
1.比起認識車款,認識車廠比較重要:尋找自己認同的造車理念或者設計方針才是重點。
2.比起了解規格,實際體驗比較重要:規格再強,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配備再少,騎得開心就是騎得開心。
3.比起聽人推薦,忠於自我比較重要:車友的推坑是永遠不會結束的,付錢買車的人最大,爽就好。
感覺派選車的關鍵在於車主本身的感受,選你所愛,而非選市場最優,感覺派的人應該更注重自己能不能享受這台車,而不是去討論這台車有多值得買,從廠牌歷史以及車廠精神去理解一家車廠對這類型人來說是個不錯的切入點,通常可以在這個階段就刪去許多沒興趣的選項,鎖定幾款有興趣的車去試乘後往往可以將目標圈縮得更小,剩下則交由感性去決定到底該買哪台車。
另外,有些人會特別記得某些車款,可能是家人曾經擁有過、電影電視動畫漫畫曾經出現過、年少時的回憶車款等,有時候比起在新車裡苦尋,不如花點心思去找到當年記憶裡的那些車款反而更讓人開心。
重點提醒:付錢之前記得問自己開不開心,開心再買,何苦買下自己並不喜歡的東西呢?
想憑感覺買車?口袋深淺決定了你到底可以多任性呀!
照片來源:UDN
規格派的選車方針
「一百台車,就會有一百種規格;有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偏好。」與其捧著年鑑或者把那些車的規格表印出來比個老半天,規格派的買家需要做的是「善用工具」並且「建立個人筆記」,而個人推薦的選車方針如下:
1.與其購買年鑑,不如善用網路資源以及瀏覽器分頁,選車時請以車廠為單位將有興趣的車型挑出來,接著善用試算表軟體來快速紀錄各廠各車款的大致規格及配備特點,建立個人筆記絕對受益無窮。
2.誠如葦名一心所言:「猶豫,就會敗北」,在車款間猶豫的時候,比起猶豫改選哪一個,找出「不喜歡」的那個其實更容易。
3.建議備選方案不要超過三個,試乘後紀錄實際騎乘感受並且幫車款打分數,數據化是相當重要的選擇依據。
4.最終選項出現時,如果心裡對另一台車產生了惋惜的感覺,請重新審視當下的決選方案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5.規格選不出來的時候請看顏值,長得好看還是很重要的。
通常會特別去看規格的買家最容易被規格誤導而選了不適合自己的車,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挑出來的車如果看不順眼或是騎乘感不好就請不要繼續在規格層面執著了,數據終究是數據,而造車則是錯綜複雜的設計產出,規格表的數字始終不能代表一台車的本質,將目標車款限縮到一定數量之後,請善加利用車展或者試乘活動來實際體驗。
對這樣的買家來說,C/P值這種東西簡直就像路邊醒目的霓虹燈招牌一樣,標榜著高C/P值的車款就是全天下最佳的選擇一般,然而戶略了騎乘的感受以及品質的選擇,未必就真的是「優選」。
重點提醒:數據固然重要,但看著規格表是選不出適合自己的車款的,請不要忘記騎乘這件事情可是包含了「人」的成分呀!
看著規格表想破頭也選不出來很正常,用感性的心去認識一台車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呀!
預算派的選車方針
撇除配備好不好、規格強不強、長得帥不帥這些問題,選車時最重要的還是那句:「這台車打完折賣幾個錢呀?」沒錯!講錢很庸俗!談預算太傷人!然而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礦山又有油田的,而個人推薦的選車方針如下:
1.不要羞於討論預算,打腫臉充胖子只會讓自己買車買得很辛苦、騎車騎得很痛苦!認清自己的預算有限很重要!
2.請不要執著於「新車」,新古車往往是個不錯的選項,雖然不是每台車都是落地八折起,但是少個幾千、幾萬還是有可能的。
3.請多加註意耗材的價格資訊,並衡量自己DIY的功力是否能讓你節省開銷。
4.稅金、油錢、輪胎,最可怕的三樣支出請務必計算清楚。
5.分配每月預算時請記得多存個一、兩千塊,以免意外支出出現時無力應付。
6.密切注意各種特賣會、展覽資訊,在對的時機下手才能拿到漂亮的價格呀!
看完五點應該會有人覺得怎麼都在談錢,不是說好要講選車的方法嗎?其實概念很簡單,從第四點看起,紅黃牌的稅金雖然不多,但實際上繳起來還是挺煩人的,油錢更是相當有感的支出,而輪胎自是不用說,越寬、性能越好的自然越昂貴,從是否負擔的起的層面上來看,單憑這三個項目就能篩掉絕大多數的車。
而比起規格派所注重的層面,預算先決的朋友其實可以稍微的忽略「感性因素」,既然重點放在最大限度發揮車輛價值,選車時的方向應該以「泛用優先」來篩選車款,能買菜、能上班、能跑山,樣樣都行樣樣不精的車也所謂,重點在於這台車是否能滿足騎士的大多數需求,如此一來其實就能使選項限縮到「值得花點時間做功課」的程度。
重點提醒:如果發現訂定的需求範圍內沒有車可選,建議調整自己的心態,降級選車會更容易挑到符合自身需求的車款。
沒錢又不會怎麼樣,衡量一下自己的預算,能玩到什麼程度端看你的能耐囉!
選車小測驗
選車款不如選車型,但是你知道你適合什麼車嗎?透過下面這個小測驗,你就可以大致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去選車囉!選車的重點當然是你打算用這台車來做什麼?也就是「購車目的」,大抵上可以分成通勤、代步的實用取向,以及更偏重玩樂與性能面的娛樂取向,就算你跟鰲拜一樣想大喊「我全都要!」,但請你捫心自問到底這兩者之間孰重孰輕?
實用取向看這裡!
娛樂取向看這裡!
透過圖表來得出一個概略的方向之後就可以針對車種分類相近的車款去挑選啦!比起看到別人的車每個都喊真香,清楚認識自己的喜好反而更能享受玩車的樂趣,不過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分類」只是一種縮短決策時間、減少猶豫與迷茫的方法,並不一定能完全的反映每個人真正的想法,如果發現選出來的車種跟你喜歡的東西有巨大的落差,就請遵照你的內心去選擇吧!
結語:
買車選車時總是會想東想西,預設了太多情況的結果就是使得腦袋大打結,根本沒辦法理性客觀的去看待自己的需求,這時候不妨就先透過本文所提及的分類方式來快速限縮選車條件,同時也建議各位朋友不論是否使用這個方法來選車,在思考問題時使用紙筆來輔助思考,可以讓整個過程更加清晰,後續回頭檢視時也有跡可循,避免發出「我當初到底在想什麼啊!」的哀號!
雖然本文將消費者簡單分成三個大類別,不過畢竟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人,如果這三個方向都不適合你,也請記得「騎車必須是快樂的。」這句話,倘若騎乘變成一種折磨,那去做這件事情的理由就變得蒼白而無力了。
比起買一台性能很好但你沒有很愛的車,不如選一台自己真心喜歡的車,騎起來才會開心呀!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