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神奈川縣發生的摩托車死亡車禍呈現增長趨勢,去年(2019)死亡人數更是達到49人,成為全日本摩托車死亡人數最高的地方,留下了不名譽的紀錄。而在今年神奈川更是頻繁出現死亡車禍,光是今年上半年的出事率就已經超過前一年同期,目前已經有28人不幸身亡。
雖然鼓勵穿戴護具,但卻仍然尚未普及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車禍時騎士受傷的部位。根據神奈川縣警方的調查指出,雖然2019年的摩托車死亡車禍中最常看到的傷處是在頭部,但是胸部以及腹部受傷的案例也佔了一半左右。
雖然警方一直在推廣騎士穿戴能夠保護胸部與腹部等等部位的護具或是使用內建安全氣囊的外套,但是由於穿戴護具不像戴安全帽一樣受到法律規範,因此穿戴護具這一件事在騎士之間並未普及,所以也讓人感受到了危機感。
雖然騎的車排氣量越大,穿戴護具的頻率就越高,但是以整體來看,有穿戴護具的騎士還不到全體騎士的2成。除此之外,越是小排氣量的車款,騎士穿戴護具的頻率也就越低。根據數據指出,排氣量在125cc以下的騎士幾乎都不會穿戴護具。出處:神奈川新聞
事實上是胸部與腹部的致命傷佔了35%
根據警視廳整理出的資料,以「摩托車事故中死者受傷主要部位」過去五年(2014年~2018年)的平均來看,頭部佔了48.1%、胸部26.9%、腹部8.2%,胸部加上腹部的受傷機率加起來也佔了35.1%。從這個結果也可以看出,能夠保護胸部與腹部的護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不過,現在其實也出現了好的現象,那就是近年來穿戴胸部護具的頻率逐漸上升,在2019年的穿戴使用率為8.4%,和2006年的4.0%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倍以上,可以看出持續推廣穿戴護具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不穿戴胸部護具的理由」中,排在第一名的理由是「穿戴麻煩」,選這個理由的人有50.1%,超過半數。第二名的理由是「價錢太貴」,佔了18.9%。第三名則是「不知道有胸部護具這個東西」,至今還有11.2%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胸部護具的存在。
研發契機是因為右轉車與直行車相撞時所造成的胸部重傷
雖然有很多人把事情想得非常簡單,認為只要有保護住頭部,手腕或是腳骨就算斷了一、二根也沒關係,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筆者所知道的死亡車禍之中,有些案例的致命傷就是因為騎士在U字型迴轉時與貨車相撞所造成的胸部重傷,或者是因為被左轉車輛撞飛到人行道上後受到撞擊所造成的腹部受傷。
大約在20年前,筆者曾經在HONDA推出原廠護具時前去採訪。筆者還記得當時他們提到護具研發的動機就是因為摩托車騎士在一場「右轉車與直行車的車禍」中胸部受到重傷。直行的摩托車與右轉的汽車相撞,在這種常見的典型交通事故中,騎士在發生碰撞的瞬間被汽車車頂的一角撞飛,導致胸部重傷的例子極為常見。
筆者也聽說由於當年因為警用重型機車隊員車禍殉職一事成為了社會問題,因此警方也請求HONDA研發胸部護具。就算是對交通瞭若指掌,遵守安全駕駛的專業人士也會因為意外而捲入車禍之中。
HONDA所研發的強化塑膠製硬殼胸部護具最早是先引進到警用重型機車車隊之中,之後才在一般騎士之間普及開來。
非常期待時髦又帥氣的護具
胸部護具進一步普及的最大課題,從筆者在上面提到的調查中就可以推測出來,那就是研發出「更容易穿戴的護具」。根據警視廳的調查,使用穿戴容易的「內建護具的服裝」的騎士佔了整體騎士的7成,使用另外穿戴的「硬殼護具」則是降到只剩2成多,至於安全氣囊型的護具使用者更是不到1成。
這個結果其實與價格也有極大的關係,因為最便宜的護具款式就是內建在服裝內的護具,而安全氣囊型護具的售價則是一直都很難降下來。但是,以安全性來說,護具的保護程度卻正好與售價相反。雖然車禍的型態有很多種類無法一言以蔽之,可能是與物體激烈碰撞或者是摔車彈飛到馬路上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車禍,將護具直接設計在衣服內部的簡易型護具,它的保護效果也極為有限。
想要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最重要的不用說就是採取預測危險概念的安全駕駛。但是,即使如此也避免不了「萬一」的發生。因此,在這種時候最新科技就派上用場。如果有更輕盈、穿起來更舒服、穿戴簡單而且外型帥氣的護具的話,結果想必一定會不同。
如果要說的話,筆者也想要穿戴那種既時髦又帥氣的護具!真希望市面上能夠早點出現那種讓眾多騎士不約而同想要的高科技護具。
※點選圖片可直接開啟護胸分類商品頁面。
「Webike摩托新聞」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