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抓吵不抓改」的噪音科技執法究竟是?

「科技執法」四個大字既出,車友必然是攻訐四起,畢竟區間測速上路以來給人民帶來嚴重的不便,再加上儀器校驗失信於民、法規配套不夠完善等問題,使得人民對於這樣的採證與裁罰方式大感不滿,也導致緊接著區間測速推出的「噪音科技執法系統」備受質疑,而本日我們受邀到位於龍潭的機動車輛噪音檢測實驗室,親自來看看這套系統究竟如何運作。

 

儘管人民對科技執法的執行方式及法規配套不滿,但環保署認為此舉可以有效遏止駕駛人製造大噪音的問題,且根據環保署的研究,就算是經過改裝的車輛,只要在正常的駕駛行為下,也無須擔心會被拍照開罰,關鍵在於駕駛人通過噪音科技執法區域時採取的駕駛行為,而非單純進行車輛噪音檢測。

 

重點整理

1. 「抓吵不抓改」原廠車不當操作也有可能超標受罰。
2. 2021 年 1 月 1 日噪音科技執法正式上線,法規與配套措施將在今年 12 月陸續完成。
3. 背景音量超標、下雨、風太大、兩車以上同框,通通不成案、不開罰。
4. 全台 18 縣市有意願採用噪音科技執法。
5. 路段速限 ≦ 50km/h 裁罰標準為 86dB;50km/h < 路段速限 ≦ 70km/h 裁罰標準為 90dB。

抓吵不抓改?

雖然大多數的情況會認為整車的最大噪音來源是排氣管,然而實務上「引擎噪音」比排氣管更大聲的狀況更是多不勝數,除此之外傳動系統的噪音也是一大噪音來源,如果不妥善維護車輛,愛車的「異音」也有可能讓你在通過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的時候中標。此外,如果駕駛人刻意用低檔位、高轉速的方式駕駛,那就算是原廠車也會發出巨大的噪音,噪音科技執法這整套系統的關鍵在於駕駛人行為導致車輛發出噪音,而不完全是車輛改裝問題。

 

目前我國的噪音管制分成三個方向,一是從源頭管理,例如新車噪音審驗或是改裝排氣系統的認證,二是針對使用中車輛管理,例如噪音車輛檢舉或是以貼紙來降低人民改裝排氣系統的意願,第三則是行為管制,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就是行為管制的範疇,旨在透過科學儀器將違規事實量化,並用以舉證及裁罰。

 

硬體的比較測試規範已經在十月中旬上路,而後續的管制與裁罰規範也預計將在 12 月完成,明年 1 月 1 號整套系統就會正式上線,並陸續在各縣市申請的區域安裝,而目前訂定的標準是以「道路速限」對應指定的「管制標準值」,例如限速 50km/h 或以下的路段,裝設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的時候就會以行進間測得的噪音值 86 dB(A) 為裁罰標準,此噪音標準來自 2500 筆新車型行進間噪音審驗數據。

科技執法系統硬體配備

整套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會包含麥克風一組、風速計一組、攝影鏡頭一組、環景攝影機一組、主機本體一台。

 

在專員身旁的就是移動式的噪音科技執法儀器,固定式的系統會採取相同的架構。

 

鏡頭的形式非常多,會根據各縣市採購的器材而定,據悉也有監視器內建收音設備的版本,不論採購的設備是何種形式皆須符合政府公告的「影像輔助法」規範。

 

在主鏡頭旁會設置一組全景監視系統,除了用來確認周遭情況外,也可用於輔助辨認噪音源。

 

本次噪音科技執法實測示範是以「比測檢證」的形式進行,所以現場除了移動式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的設備外,旁邊還設置了一組國家級法規噪音實驗室的「標準麥克風」,用以確保這套移動式的設備能與國家級實驗室相同的測噪準度。

 

收音器材必須為最高級的 Class 1 等級設備,並且設有風速計來輔助判斷量測噪音的當下是否符合裁罰標準。

 

有了區間測速科技執法的前車之鑑,環保局在設備檢證上可說是下足功夫,並以三重認證來消弭大眾對於執法器材的準度疑慮,首先是標檢局的部分,噪音計每兩年需送標檢局檢定一次,整套系統每年都需透過比測驗證來保證其精度,各別設備部分,風速計每兩年需要校正一次,噪音計每三天需要校正一次,而系統本身每五分鐘會自動正時一次,以確保其公正性。

比測檢證示範

由於科技執法的設備需要經過精度驗證與校準,所以會使用特定的檢測方式,而以下圖表就是比測檢證的流程以及驗證指標。

 

本日用來實測的車輛,分別比測示範用的原廠 CB400,情境示範用的原廠 S1000RR 搭配認證改裝管、原廠 PANIGALE V2、DRG 搭配認證改裝管、DRG 搭配非認證改裝管。

 

汽車方面有比測示範用的原廠 LAVINA 1.6,情境示範用的 CIVIC Type R 原廠特仕版。

 

比測示範部分,汽車、機車分別採取兩種測試,機車需進行 50km/h、60km/h 的全油門加速測試,汽車需進行 60km/h、70km/h 的全油門加速測試。

 

當車輛進入 A-A' 的進場線後就要開始全油門加速直到通過 B-B' 線,車輛通過測試區中心線的 P-P' 線時須達到時速 50km/h,而系統會採計車輛通過 P-P' 線時的噪音值。

 

測試場地為通過 ISO 測試標準的專用路段,全長超過 300m、路面高低落差僅有 2mm,為專門進行機動車輛噪音檢測的實驗場地,據說造價不菲。

 

測試時需參考當下風速,當風速低於 5m/sec 時才可進行,超過 5m/sec 時測得的數據皆不採用。

 

第一項由 CB400 進行比測示範,並連續進行 50km/h、60km/h 全油門的實測,在此需要提醒各位板友,一套系統做完整個比測檢證實驗流程需要耗時半天的時間,此處僅為示範而非實際儀器準度。

 

CB400 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5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測得標準麥克風數據 80.6dB,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為 80.7dB,在 6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測得標準麥克風數據 83.7dB,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為 83.7dB。

 

LAVINA 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6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測得標準麥克風數據 75.8dB,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為 75.6dB,在 7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測得標準麥克風數據 77.4dB,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為 77.7dB。

情境模擬示範

而為了讓現場媒體可以理解所謂「抓吵不抓改」,駕駛行為才是噪音問題主要來源的核心概念,現場以五種不同的車輛與排氣系統組合來做示範,下圖為模擬情境以及預設的測試結果。

駕駛行為組:硬是要拉轉

本組測試的是駕駛行為影響的噪音值差異,測試方法是與常理行為反其道而行的「看到科技執法系統再催油加速」,在 PANIGALE V2 以及 CIVIC Type R的測試中可以發現,低檔高轉所發出的引擎噪音是非常大的,而採用高檔位通過就能安全過關,而 S1000RR 的測試則表示就算車上安裝了改裝的排氣管系統,只要是通過法規認證的產品,也能安全通過噪音科技執法系統。

 

PANIGALE V2 搭配原廠排氣系統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6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以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測得 86.6dB,使用二檔拉轉並以時速 70km/h 通過的測試中,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測得 96.5dB。

 

S1000RR 搭配認證改裝排氣系統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7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以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測得 85.5dB。

 

CIVIC Type R 原廠特仕版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7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以噪音科技執法系統為 81.1dB,使用二檔拉轉通過的測試中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測得 93.0dB。

法規認證管:有送測有保佑

在本組別採用了兩台同設定的車款,並分別搭載法規認證、非法規認證的排氣管,由測試結果來看,光是安裝的排氣管有沒有送驗就會對噪音測定值產生影響,未經認證的改裝排氣管會產生更大的噪音,更可以確知廠商送驗的合格管真的能有效減少車輛排氣噪音,然而此一測試為相同騎乘條件的測試值,並不代表裝了法規認證管就絕對不會收到罰單,關鍵還是騎士如何操作車輛。

 

DRG 搭配認證改裝排氣系統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7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以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測得 86.9dB。

 

DRG 搭配非認證改裝排氣系統經過測試後得到測定值,在 70km/h 全油門的測試中以噪音科技執法系統測得 90.8dB。

判定與裁罰

噪音科技執法裁罰有三個條件:案件成立背景音量未超過規定值、案件成立當下無雨、案件成立當下風速小於 5m/sec,而在噪音計偵測到超標噪音後,系統會記錄下偵測到超標噪音的時間點,並將該時間點前後三秒的影像擷取下來用以佐證,一旦超標便會以人力檢驗違規事實,如果成立便會以噪音管制法 26 條開罰,可處新台幣 1,800 元到 3,600 元以下罰鍰,如果比對雲端資料庫後發現影像中的車輛排氣系統非屬原廠則會責令驗車。

 

雖說科技執法一視同仁,不過以下三種情況為特例,執行公務車輛不予開罰、噪音非機動車輛產生則以其他法條開罰(如高分貝喇叭可以用社維法開罰等)、同時有多台車輛經過時不予開罰(但可視情況通知車主到檢)。

自由提問彙整

現場媒體同業與二輪部品協會提出的問題主要以「何謂不當駕駛行為?如何定義?」、「改裝相關規定需盡快推行,讓廠商有法可循。」、「是否會像區間測速系統,新北市採取中央、地方不同調的玩法?」

 

環保署空品及噪音管制處胡明輝簡任視察表示:「噪音科技執法重點著重在駕駛人行為導致的噪音,不論車輛整備不良或是蓄意採取高轉速的駕駛方式,只要產生大噪音並且被拍到就會被開罰」,也期望相關產業法規能盡快跟上,至於新北市的狀況,胡明輝僅表示「噪音科技執法施行辦法已經底定,就算新北市想透過地方自治條例來調整運用辦法也不可能過行政院那關。」

常見問題

Q:這套系統是不是政府愛裝哪就裝哪?
A:不對,這套系統的安裝位置與設置條件是有法規可循的,並不能隨便亂裝。

 

Q:有人亂按喇叭會不會害我被拍?
A:偵測到噪音超標的當下系統會擷取前後三秒的影像,實際裁罰會由人工方式審理,如果可以辨別喇叭聲不是來自你的車輛就不會被開單。

 

Q:被開單能怎麼自救?
A:影像會留存五年,在行政訴願的期限內去申訴都能調出原帶來檢視證據還自己清白。

 

Q:我在速限內憑什麼不能用低檔高轉騎?
A:噪音科技執法罰的是噪音不是超速,會使噪音超標的駕駛行為在噪音科技執法的區間內都應避免。

 

Q:那我雕離合器通過行不行?
A:可以,有效。

 

Q:我裝原廠管但是有改傳動,而且沒裝傳動蓋會不會被開?
A:只要車輛發出來的噪音夠大,大到足以使噪音測試值超標就可能會被開,跟有沒有改管無關。

 

Q:如果聲音照相機裝在三線道的路段,騎內側車道跟騎外側車道有沒有差?
A:有差,內側車道測得的噪音值會比較小,這套系統本意還是希望可以降低車輛噪音對民眾的影響。

結語

往好處想噪音科技執法比起隔壁棚的區間測速來說,算是有擔當多了,不僅實際測給你看,還完全公開檢測與維持儀器精度的方法,不過就算看起來如此友善,看到照相機還是要乖乖煞車、乖乖收油門,皮夾裡的小朋友沒有出走才是真的。

 

原文出處: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抓吵不抓改 的噪音科技執法究竟是?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屆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