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老年騎士車禍肇事的問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
8月2日下午,在日本石川縣縣道上發生一起大型摩托車翻覆意外,並造成一位50多歲的男性騎士身亡。肇事現場是一個坡度相當平緩的彎道,當時死者正和朋友一起兜風旅行。根據警方調查的結果,車禍原因應該是男性騎士在過彎時轉不過去因而造成摩托車翻覆。
同樣是在8月2日下午,長野縣駒根市的縣道也發生一起交通意外,牽連了兩台大型摩托車。車禍現場是一處左彎的彎道,一名66歲的男性騎士撞到護欄上後飛出道路外當場死亡,騎在他後面的50歲男性也因此被牽連摔車造成重傷。這起車禍根據警方的調查,男性騎士應該是與10幾名車友組團兜風,在彎道時轉不過去才導致發生碰撞意外。
以55歲為界線,車禍發生機率增加
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整理出來的「2019年度摩托車市場動向調查」報告來看,在2019年首度購買摩托車的車主平均年齡為54.7歲,購買者的年齡層逐年增加,出現高齡化的現象。摩托車車禍與高齡化應該也有一定的關係。
美國有份按照肇事者年齡層所做出的車禍發生件數調查,裡面的內容非常有意思。※註1根據報告中的數據指出,20-25歲的車禍肇事率一度會升到最高點,然後在55歲左右降到谷底,但是超過60歲之後肇事率就會急速成長,就連公車司機這種職業駕駛也出現了相同傾向。
年輕人因為駕駛技術不成熟,再加上對自己過於自信,因此肇事率極高,但是隨著經驗增長就會降低車禍發生的機率,不過當年齡增長到一定歲數之後,就會因為身體機能的衰老導致車禍肇事率增加。雖然這項調查針對的對象是汽車駕駛,但是肇事率與年齡之間的關係也是能夠提供給摩托車駕駛做參考。
※註1 出處:《交通心裡學》蓮花一己/向井希宏 著
沒有必要勉強騎乘大型重機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自然會出現衰退,這是人類無法避免的生理現象。明明之前都能夠做得到的事情,卻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突然再也辦不到,不管是誰都會面對這一天的到來。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這個事實,正確理解逐漸衰老的自己的身體狀況,努力讓自己能夠安全且快樂的繼續騎車才是最重要的。
明明之前還能夠輕鬆轉彎的彎道,卻在某一刻開始覺得恐怖,這或許就是衰老的象徵。在這種時候,換騎容易操控的摩托車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果一直以來騎的都是1000cc這種大排氣量的高性能車款的話,那麼就可以考慮將排氣量降到600cc,甚至可以選擇精巧輕便的250cc車款,或許這樣的選擇反而能夠讓自己重新發現操縱的樂趣。
年紀增長之後食慾也會大減,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勉強自己繼續騎乘那種車體龐大的重型機車。
學會習慣「看著圓的中心點」
在筆者主導經營的騎乘學校經常可以看到以下這樣的畫面,越沒有經驗的初學者越是只會看著彎道前面;另一方面,中老年騎士就算是經驗豐富也常常不會將臉面向彎道。筆者認為原因應該是因為這些騎士身體的柔軟性變差,因此覺得將臉朝向彎道很費事。
在摩托車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摩托車會朝著視線方向前進」,特別是在過彎時,如果騎士的視線沒有看向彎道的前方,那摩托車就會轉不過去。如果速度提升的話,更是如此。
雖然「控制速度」這件事情是理所當然,但是想要看著目標前面的話要怎麼做才好?「看著目標前面!」這樣說大家可能不太容易弄懂它的意思,所以在筆者的騎乘學校中,我們通常會建議大家「看著圓的中心點」。
基本上我們會訓練大家在以低速繞著安全三角錐進行旋轉時,一直看著圓的中心點。這樣做的話,騎士感覺就像是將臉朝向旁邊,也就是讓自己的視線朝向90度的地方看過去。如果是彎度大的彎道,動作就要跨張到像是想要看到彎道出口。
只要身體記住的話,那麼自然就會習慣將臉部朝向彎道前方。由於年紀越大學習效率越不好,因此最好是不斷重複同樣的動作來訓練自己。
放棄「速度快才厲害」的想法
另外,如果來看車禍案例的話就會發現,與車友一同兜風旅行的例子中以下的狀況特別明顯。只有自己一個人時不會勉強自己的事情,組團一起騎車時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旁人的影響,因為不想脫隊所以導致騎士勉強以自己平常根本不會騎的速度來追上其他人。
摩托車是一項興趣而不是比賽,因此與其他人一起兜風時不應該要互相競爭,而是要一起享受騎車的樂趣才是。騎士的自製心經常都會受到挑戰。
另外,組團出遊的負責人也需要負起極大責任。雖然筆者參加過無數次由車行主辦的兜風旅行,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前面帶隊的工作人員常常感覺像是要賣弄技巧一樣,速度騎得飛快。既然是摩托車的專家,那麼就應該把讓大家平安回家這件事當作自己的任務,而不是反過來製造其他人發生車禍的機會。
參加這一類型組團出遊的各位讀者,非常希望大家都能夠認真看清楚車團負責人的能力。如果整團出現「速度快才是厲害」的氣氛,那麼自己就需要堅持「你們先走」的想法。如果看到「以車速快自豪」的人,為了他好,也應該委婉地勸戒他。可以嘗試著對這些人說,「風景這麼漂亮,我們就騎慢一點好好享受風景吧!」。
今年暑假應該有很多人都制定了出遊兜風的計畫,希望大家都能夠平安快樂地享受騎車兜風的樂趣。
「Webike摩托新聞」編輯長 Kenny佐川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