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实现 True Adventure 而诞生的车款 Africa Twin,无论是公路旅行还是林道越野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借着全新的 2022 年式 Africa Twin 的引进,台湾本田特别安排了在花莲瑞穗乡试驾,让媒体充分感受旗舰冒险之王的魅力。
2022 年式导入标准座高!打档、DCT 任君挑选
除了标准版 Africa Twin 之外,台湾本田亦有引进 Adventure Sports 版本,后者还配备了 DCT 变速箱、电子悬吊、无内胎钢丝框以及更大的油箱与可调式长风镜,不同于 Africa Twin 诉求较硬派、强调越野的骑乘基因,Adventure Sports 是为了更舒适、全能的长距离冒险而生。
![]()
瑞穗林道 19k 越野冒险
这次的媒体试驾安排在花莲县瑞穗乡,除了行驶台 9 线省道体验公路旅行之外,还特别深入瑞穗林道,从入口溯溪、接着是水泥路面再到碎石路、土路等等,充分体验 Africa Twin 的越野魅力。
![]()
瑞穗林道路面宽度能够容纳一辆汽车,对于公升级 Adventure 车款来说刚刚好。
![]()
Off Road 试乘心得
骑出饭店、前往官方的建议路线进入林道,迎接骑士的便是满布碎石的溪床,凭借著长行程的悬吊 (前 230mm、后 220mm) 与前 21、后 18 吋轮框,毫不犹豫的冲过去吧!
![]()
面对溪床的碎石路面,除了靠大轮径的跨越能力之外,避震器的回馈亦十分出色,即便没有刻意将胎压放低,轮胎依旧有良好的的贴地性,横跨布满碎石的溪床车体反应也十分稳定、让骑士有充分的信心开油门。
![]()
通过溪床与一段水泥地之后路面开始变得多样化,土路、泥巴、碎石与高地差急遽变化样样来。原以为公升级 ADV 在林道内会因为车体尺寸而显得侷促或绑手绑脚,但一路骑到林道行车路线的尽头,马上就把这个想法抛诸脑后 (当然、除了我们要一直回转取景外…)。越野设计的底盘非常称职。路面变化清楚地传递给骑士、能感受到避震器不断地起伏作动,但轮胎还是牢牢抓紧路面,良好的贴地性让骑士能以轻快的节奏无压力的奔驰在杉树林间。
![]()
瑞穗林道整段路上有许多凸起的小丘,这时要嘛放慢速度过、再不然就是直接加速冲过去也行!因为地形缘故而造成前轮浮举的状况在林道骑乘相当常见,即便前轮翘起再落下仍十分安定,前叉一次作动就让车体恢复稳定。此外 Africa Twin 的煞车虽使用双辐射卡钳,制动力道却设定的十分线性、林道骑乘也不会有压力。后煞车 ABS 还有 Off Road 的选项可以开启,允许后轮煞车时小幅度滑动 (真的很小),确保车辆在硬质路面急减速的稳定性,而若是老手要靠着后煞车转向的话还是必须关闭后轮 ABS。
![]()
除了悬吊之外,电控系统的辅助更是功不可没,7 段循迹与 3 段防孤轮给足骑士信心,前者能避免大开油门时因为路面抓地力不足让轮胎打滑车尾撇出去的危险,而后者当然就是避免车子孤过头盖棉被啦!靠着这些电控的介入,即便我是第一次骑公升级 ADV 进林道依然不会感到有太大压力。而这次行经许多碎石以及有些许泥巴的路段,最后是将循迹跟防孤轮开到第 2 段就骑得相当安心,后轮的小滑差以及车头轻微浮举电控系统都在很自然的情况下介入避免失控。
![]()
最大动力近百匹、扭力则有 10.5kg-m,并列双汽缸的引擎有着相当饱满的中低速扭力。原本担心这样的动力在林道会不会难以驾驭,但进林道后发现透过动力 (4段) 与引擎煞车 (3段) 的调整相互搭配,能够调校出非常适合自己骑乘喜好的步调。
![]()
许久没接触到公升级 ADV 车型,整体来说 229kg 的车重与 870mm (可调低 850mm) 的座高,对亚洲人来说有着不小的压力,尤其是长悬吊、大轮径设计的缘故使得车辆重心偏高,上下车、牵车都比相同量级的其他车款困难,建议骑乘这类型车款进林道除了要有基本的越野经验外尽量是结伴同行。
On Road 试乘心得
若是仅骑骑林道,当然有更多比起 Africa Twin 更合适的选择。旗舰冒险车款的诞生自然是要提供骑士更丰富与完整的骑乘体验,长距离移动的舒适性及公路运动性亦是 Africa Twin 的重点之一。
![]()
1,084c.c. 并列双汽缸引擎扭力确实惊人,4,000rpm 过后就有让人兴奋的强劲加速感,2 档轻松破百。时速百余公里的巡航对于 Africa Twin 来说相当轻松,能够高速、长距离与舒适的巡航,是 Africa Twin 的特点之一。但可惜的是标准版虽有定速巡航系统,但想要可调长风镜的话必须选择 Adventure Sports 版本了。
![]()
公路高速弯道的骑乘节奏轻快舒适,原以为林道这么好骑、该不会到了公路就不太行吧?结果出乎预料,悬吊的反应相当稳定、倾角表现也不差,不过当然,Afirca Twin 主打的战场是非铺装路面、高速林道等,采用长行程悬吊与全尺寸 (前 21、后 18) 钢丝框,公路运动性比起绝大多数 ADV (前 19、后 17 吋铝框) 还是差了一些。
![]()
车辆配备
国内规格的全新 2022 年式 Africa Twin 采标准座高、并使用 6 档手动变速箱,对比前一代引进机种的低座高、DCT 变速箱,可说是大幅强化了越野能力。而喜欢 DCT 的车友也别失望,可以选择配备更丰富的 Adventure Sports 版本,若是以公路为主、不越野还有全新引进的 NT1100 可考虑,这样的策略让公升级车款的产品线更齐全了。
![]()
撇除引进版本的不同,新年式的 Africa Twin 其实没有太多的更动,主要是全新设计的 GP 红彩绘,以及将后货架列为原厂标准配备。
![]()
全车皆采用 LED 灯具,半圆形又有点上吊的大灯设计,看起来像是猫头鹰眼。
排气尾管与上扬的车尾线条角度一致,展现出俐落的拉力赛车感。
![]()
大面积并且往油箱延伸的椅垫,不仅舒适、也充分考量到越野骑乘的实用性。2022 年式后货架为出厂标准配备。
![]()
椅垫两侧可以看到安装侧箱的孔位。
![]()
壮硕的油箱在接近椅垫处会刻意收窄,骑士站立骑乘时身体有更大的移动空间。
![]()
主车架为黑色、副车架则是用红色烤漆,整体相当抢眼,而考虑到后续使用、维修,主副车架是可分离的。
![]()
Africa Twin 的车架在 2020 年经过全新设计,强调“轻盈感”与“柔韧性”,让车辆在非铺装路面骑乘时更有安心感、路感更温和,更进一步地来说会让飞跃与着地时的车体更安定。
![]()
车架并不是一昧追求刚性,从前一代车辆的经验中学到如何精进车架的设计,让 Africa Twin 在 On、Off Road 的骑乘中更能找到平衡。
![]()
采用 270 度曲轴的 1,084c.c. 水冷并列双汽缸引擎,强调中低转速的爆发力。
![]()
采用左、右两侧双水箱散热设计。
![]()
即便最低离地高已有 250mm了,但无论是排气管还是车架与引擎 Case 都有着充分的保护,避免越野时损伤。
![]()
除了车底护板外也有把手护弓,避免林道中被异物勾到或撞击之外,也能防止倒车时拉杆断裂。
![]()
煞车拉杆具备 6 段可调,让操作更就手。
![]()
前制动采用双辐射卡钳搭配 310mm 浮动碟盘。
![]()
后制动则为单活塞卡钳搭配 256mm 碟盘。
![]()
骑士脚踏采用越野锯齿脚踏,并安装减震的橡胶垫,进入林道时可将橡胶垫拆除。
![]()
前悬吊采用 Showa 45mm 全可调倒叉,作动行程长达 230mm。
![]()
前叉顶盖可以看到回弹阻尼的调整机构,压缩阻尼调整机构则在前叉底座。
![]()
后避震器作动行程达 220mm,并具备不须工具就能调整预载的机构,对应载人与载物与否能够随时调整。
![]()
采用源自于拉力赛车技术的轻量化铝合金后摇臂。
![]()
6.5 英吋 TFT 全彩触控仪表,具备 Andriod Auto 与 Apple CarPlay 功能,触控类似 Garmin 导航那类型,即便是戴着手套也能使用,能够快速调整电控参数。
![]()
骑乘时不方便触控也没关系!所有功能皆能从左侧开关调整。
![]()
右侧开关除了熄火开关与电门之外,还有下方的定速巡航系统。
![]()
电控系统方面,有 4 种骑乘模式并支援 2 种自定义,细项有 4 段动力、 3 段引擎煞车、7 段循迹、3 段防孤轮,并且后轮有 Off Road 专用 ABS 或是完全关闭可选择。
![]()
要使用 Andriod Auto 与 Apple CarPlay 必须使用仪表右侧的 USB 插孔。
![]()
从胎圈、悬吊再到车架都能看出 Africa Twin 是更偏向越野、非铺装路面骑乘的 ADV 车型,因此在公路的运动性能方面就得作出妥协。
![]()
总结
包含 40km 的林道,我们一天骑了近 150km 仍然感到非常的自在,我想这就是 Africa Twin 的价值所在,轻松舒适的骑乘三角、能克服各式各样地形的车体,最后再加上辅助骑士让旅程更安全的电控,完成一场属于自己的冒险故事原来这么简单!
![]()
原文出处:2022 Honda Africa Twin 媒体试驾,最可靠的冒险伙伴
资料授权“小老婆汽机车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