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恼人震动!ACTIVE 性能减震器为CT125 Hunter Cub 带来全新感受

ACTIVE为改装潜力无限的CT125 Hunter Cub推出了车架性能减震器,这款独特的装置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目光。我非常荣幸能借到这款专为Hunter Cub设计的样品,并迫不及待地安装到我的爱车上进行试驾,现在就让我来分享我的评测心得吧!

什么是性能减震器

由YAMAHA研发的性能减震器是一种独特的减震装置,其重点不是增强车架刚性,而是提升车架的“粘性”,以吸收变形、噪音和震动。这种创新零件最初应用于汽车,后来首次以“震减震器 Power Beam”之名用于摩托车,初期产品线包含SR、Serow和T-MAX等车型。

随着技术的成熟,YAMAHA将其应用扩展至汽车,并统一命名为“性能减震器”。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由YAMAHA技术研发的技术并未局限于自家产品。YAMAHA 后来将技术授权给ACTIVE,ACTIVE 也为其他主要汽车制造商提供性能减震器产品。

有关该技术的更详细说明,请参考相关技术说明会文章。

CT125 Hunter Cub专用性能减震器的细节

ACTIVE 一直致力于开发大型车辆的性能减震器,而现在,他们终于为CT125 Hunter Cub 车迷带来了福音!这款专为 JA55 和 JA65 车型设计的减震器,将 ACTIVE 在大型车辆领域累积的技术和经验,完美应用于 Hunter Cub 上,为您带来更上一层楼的驾驶体验。

 

ACTIVE 性能减震器(R) CT125专用

 

虽然已经有针对小型车的KTM 125DUKE('17-20)用减震器,但这次作为首次尝试,也是ACTIVE的一个新突破。

趁这个机会,我向开发负责人询问了许多关于他们的坚持和细节。

 

ACTIVE 开发部 开发2课主任 安宅先生

今天也请多指教,首先,请告诉我们在为CT125 Hunter Cub设计性能减震器时,您特别注重了哪些点?

安宅先生说:“不限于Hunter Cub,不论是哪款车型,在决定安装位置之前,我们都会考虑多个可能安装的位置,确定最终的安装位置。对于Hunter Cub来说,我们考虑了许多点,例如打开电池盖后的车架部分等。

我们不仅考虑到了减震性能,还有不破坏车辆外观等视觉上的考量,是从多个要素综合判断来决定安装位置的。

对于Hunter Cub而言,我认为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理想位置进行安装。”

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安宅先生回答说:“关于安装位置和支架的设计等,进展相对顺利。但是要兼容JA55和JA65两种车型,这是非常严苛的一个挑战。”

原来如此,即使名称相同的CT125 Hunter Cub,但是引擎和型号也有所不同。

实际上,您可能会想把它们当作不同的车型来处理。

安宅先生接着说:“我们将减震器的连接部安装在曲轴箱盖上,但JA55和JA65之间曲轴箱盖的螺栓间距也不同。不过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对产品的组成、性能以及外观等都非常满意,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出色的一次。”

CT125 Hunter Cub和安宅先生

对于小排量车来说,效果与中大型车有差异吗?

安宅先生说:“第一次骑上开发用的CT125 Hunter Cub时,我感到非常惊讶,它的车架非常有活力。”

Hunter Cub的车架是相当顽皮的。

安宅先生说:“正因为如此,性能减震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我印象中,这是迄今为止效果最大的一款。”

减震效果不太明显,自己能感受到吗?

安宅先生说:“这也是我的印象或预测,但效果相当显著,我想大概有七成的人可以立即体验到。”

我自己比较迟钝,可能属于那三成。

安装很简单

既然听过介绍并且借到了性能减震器,就立即开始在我的Hunter Cub(JA55)上进行安装。

必需的工具

首先是必需的工具。虽然不需要特别的工具,但作为减震装置,我还是希望能够严格控制扭力。

另外,选择不是六角棒扳手而是六角套筒,是因为有些位置稍微难以到达,也需要延长杆。

・8mm套筒

・12mm套筒

・5mm六角套筒

・6mm六角套筒

・延长杆

・棘轮手柄

・扭力扳手

・12mm双口扳手

虽然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工具,但由于需要一定长度的工具,并且有些位置不易进入,所以选择工具时稍微有些犹豫。

车架会有一个位置,扭力扳手不易进入,如果有装有12mm套筒的扭力扳手会更理想。

来试着安装看看

为了使过程更加清晰,我已经拆除了排气管,但实际上不需要拆除排气管也能安装。不过,拆除排气管隔热护板会更方便一些。

首先组装前侧支架,说是组装,其实就是组合在一起。

 

前侧支架。将附带的支架与55mm的衬套、M8垫圈和M8×80螺栓组合起来

 

在底部管道上方的黑色塑胶部件(前侧支架盖)上,有两个螺栓(8×16插座螺栓),拆下左侧的那一个。工具使用6mm六角套筒。因为比较深,使用套筒比六角棒扳手更容易。

 

如果使用六角棒扳手,由于深度和底管的原因,安装会比较困难。使用套筒则较为容易

 

拆下之后,在那里暂时固定刚刚组装的前侧支架。还不要完全锁紧。

 

这个阶段只需手动锁紧即可

 

接下来组装后侧支架,有一个孔是后侧,有三个孔是前侧。对于JA55来说,就是将附带的螺栓穿过三个孔中的中间那个。

 

将M6×45的螺栓穿过L形的后侧支架的两个孔

拆下曲轴箱盖的两个螺栓。这些螺栓的跨度为8mm。由于曲轴箱的阻碍,使用延长杆会更方便。

也拆下用于固定线束的夹子。将这些夹子和螺栓保留好,以免丢失

 

然后暂时固定刚刚制作的后侧支架,然后暂时固定前后支架上的性能减震器。性能减震器的装置朝前,连接杆朝后。只要确保标志贴纸能正确读取即可。

 

一通过暂时组装完成。接下来只需完全紧固就行

 

最后,因为拆下了线束夹,所以使用附带的扎带通过后侧支架上的最底部孔整理线组。

 

使用最底部的孔和附带的索带可以整理线束。对于JA65的情况,使用这个孔将其固定在曲轴箱上。设计上没有浪费,真是太好了

 

用扭力扳手紧固各部件

接下来,根据平衡来紧固各部分。

首先是前侧支架与车体的接合部。这里使用6mm六角套筒,扭矩为22Nm。

从支架到车架开始完全紧固。因为车架的阻碍,延长杆在这里也派上用场

 

然后是后侧支架与车体的接合部。这里的两个螺栓也是10Nm。

 

后侧支架和车体的螺栓也都是10Nm。工具是5mm六角套筒

再来一步。性能减震器与支架的接合部。扭力为20Nm。

虽然最好是用扭力扳手在螺母侧,但由于气缸的阻碍,而且没有合适的扭力扳手可以完美达到螺母侧,只好妥协在螺栓侧测量。

性能减震器与支架的完全紧固,螺栓是6mm六角套筒,螺母是12mm的双口扳手。扭力为20Nm

 

最后是前侧。这里也是20Nm。

这边空间较为充足,可以在螺母侧使用扭力扳手。

 

前侧也是螺母两面宽12mm,螺栓是6mm六角套筒

 

性能减震器与标准排气管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

 

在原厂排气管的情况下,排气管的部分刚好能够良好地容纳性能减震器

 

也试了市场上的排气管。我手头的排气管虽然比原装的少了一些空间,但仍然充足的距离不会撞到。

如果排气管推向内侧,可能刚好会干涉。然而只要不是刚好触碰到催化剂的位置,大多数排气管应该都没问题。

 

这是市场上的排气管。排气管比原装更粗,空间略有减少

 

如果刚好干涉的话,使用垫圈等大概可以把它推向内侧1mm左右。

性能减震器和支架都是铁制的,如果使用铁制垫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奇怪的共振。相反,如果使用铝制衬套,可能会影响减震功能。这只是个人印象,因为这与原设计有所不同,如果要插入垫圈,请一定要自行承担责任。

无论如何,安装已经成功完成。

 

结构连接车架的颈部附近部分和曲轴箱。看起来非常有效

 

由于GoPro或雾灯的影响,虽然有点难以看清,但整体来说非常合适。

 

合适到几乎不引人注意

 

来进行试驾吧。看看性能减震器的效果如何

在分享我的试驾体验前,我想先强调这些纯粹基于个人感受,车辆状况、改装规格及个人驾驶风格都可能影响实际感受与效果。

一骑上CT125 Hunter Cub,就能立刻感受到震动减少了。这种改变并没有抹灭单缸引擎的独特魅力,而是有效抑制了恼人的细微震动,犹如噪音般被过滤掉了。Hunter Cub的震动主要集中在把手、座椅和脚踏。虽然脚踏的改善有限,但手把和座椅的震动减少相当明显。

 

因为是细手把,震动比较容易感受到,但是手把的颤抖震动已经减少了。

 

改装后,整台车给人的感觉是更加扎实稳固,但并非单纯提升车身刚性那样简单。 因为即使刚性提高,也不代表能完全消除微震动,就像任何物体都需要橡胶底座来缓冲一样。性能减震器的功用不在于硬化,而是带来一种更宽容、更柔韧的特性,仿彿为车体注入了生命力。

它不像金属那般冰冷坚硬,更像是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配合,巧妙地吸收了震动,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车架粘性吧。

实际驾驶时,最明显的感受是在等红灯时,车辆仿彿被地面吸住般稳定,这时我才惊觉,原来过去一直存在着因震动产生的轻微晃动,只是自己没有察觉。CT125 Hunter Cub 座椅较高,加上震动,过去在等红灯时总会感到些许不安定。如今细微的震动都被吸收,路面的稳定感也大幅提升,即使是像 Hunter Cub 这样脚踏空间较小的车型,等红灯也变成一种享受。

 

要好好体验这一切,首先在道路的休息处让心情平静下来。

 

抵达目的地后,我迫不及待想体验性能减震器带来的改变,尤其期待它能在巡航时减轻疲劳感。众所周知,CT125 Hunter Cub乃至整个Cub车系,在高转速巡航时,震动会让臀部和手部发麻,长时间骑乘并不舒适。虽然这也是Cub车系原始魅力的一部分,我个人也很享受这种感觉,但如果能更舒适地骑着Cub跑长途,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体验后,我发现性能减震器确实名不虚传。以一定速度巡航时,那种轻松舒适的感觉非常明显。过去即使保持在适当的速度和转速,恼人的震动依然存在,如今这种不适感已大幅改善。

与更换排气管或避震系统不同,性能减震器的改变并非立竿见影,它更像是提升了整个车架的容忍度,让骑乘体验在各种情况下都变得更加舒适。

最让我惊喜的是放开油门的瞬间。以往加速后放开油门,Hunter Cub总会发出一种廉价的噪音,与大型摩托车刹车时的安静形成鲜明对比。但换上性能减震器后,这种噪音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高级感,仿佛整辆车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由于一切都变好了,甚至连我不擅长的上坡路段也感觉舒适

 

车体灵活性的提升,让转向更直接,有助于提升操控表现。驾驶起来稳定自然,操控感令人愉悦。若追求更犀利的过弯,也许可以微调避震系统。令人惊喜的是,细微震动和噪音都降低了,车体质感大幅提升,却没有牺牲引擎的回馈感。

 

在转弯时的稳定感也似乎有了显著提升。感觉不稳定性减少了

 

车架和引擎之间有一种平衡,如果车架太强可能会感觉到动力不足,但单缸引擎的舒适感保持不变,减少了不愉快的噪音,甚至感觉到更有效地使用了引擎。

老实说,车架本身也变得更加坚固,有种车架刚性提升的感觉。我的Hunter Cub前后避震都调硬了,但如果是标准避震,可能会感觉到车体更紧实。

此外,整个车体的噪音降低效果惊人。整个车体的杂乱感减少,使所有动作都变得更加顺畅,最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Hunter Cub的操作和引擎,而不被干扰。

不过,由于运作太顺畅,可能很快就会忘记装上性能减震器前的感触。

总结

Hunter Cub的噪音问题得到解决后,车身给人的印象比预期好得多,感觉像是提升了一个档次的摩托车。ACTIVE的性能减震器产品线适用于各种车型,但在Hunter Cub这样的小型车型上似乎特别有效。安宅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Hunter Cub的改进非常明显。 由于这些减震器是专为特定车型设计的,因此我建议所有相关车型的车主都应该尝试一下。相信我,你会惊叹不已的。

 

 

この记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报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