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山专栏】骑乘谣言大破解-外倾?同倾?内倾?

 

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上半身外倾或内倾

基本的骑乘姿势是上半身与车身以相同角度同倾,也就是身体和摩托车朝向同样的角度倾斜,此时头部的位置会在车头的延伸直线上。

 

其实,正确的骑乘姿势无关上半身内倾或外倾,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上半身与车身同倾其实才是最自然的骑乘姿势。一般认为如果骑士的内耳半规管正好在车头倾斜的延伸直线上的话,对于保持平衡将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

 

不过,当骑乘越野摩托车款进行小幅度转向时,如果上半身不向外侧倾斜,轮胎就无法顺利地滑动转向,进而无法改变行进方向;而最近赛车界的主流转向姿势则是手肘几乎要摩擦地面的上半身内倾。

 

此外,在日本重型机车队交通警察的安全骑乘竞赛中,也能看到几乎和赛车选手相同的转向姿势,也就是上半身内倾。其中值得留意的是,不论是上半身外倾还是上半身内倾的转向姿势,头部都不会是保持不动的正中间位置。

 

这也就表示拘泥于上半身与车身同倾的基本概念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转向时执著于上半身外倾还是上半身内倾的话,就变成了一种根深柢固的错误观念。

 

笔者不只一次在专栏中提到,转向时的身体动作跟其他运动一样,是由3个步骤组成。以高尔夫球为例,分别是起杆(也称后挥杆back swing),到下挥杆(down swing)、击球 (impact)后的送杆(follow through)等3个步骤;同样的,不管是转向时的上半身外倾还是上半身内倾的步骤也都相同。

 

起杆就相当于转向时的准备动作,在这个阶段一边把上半身往内侧移,但是把骨盘留在外侧,而下挥杆则是大幅度地倾斜车身,然后一口气地把骨盘往内侧挪动。

 

在倾斜车身时的二次移动就相当于送杆的动作,大幅度地倾斜上半身往车身内侧压。

接地点应该在负重线上

不过在转向时的上半身外倾,很多人都弄错重点,不,更正确地说应该是漏掉了一个步骤,那就是把上半身停留在外侧。正确来说,虽然看起来是上半身外倾,但是其实需要持续的挪动身体重心。

 

实际上,转向时该选择上半身外倾或是内倾,应该是取决于转向时的时机,而不是在进入弯道前就先决定骑乘姿势。

 

例如,骑乘容易滑胎的越野车款时,在挪动身体重心前让车身倾倒后再改变舵角就十分重要,因为这个时候骑士的身体重心大部分都留在外侧,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上半身外倾;但是在回转等小幅度转向时,则是要先改变舵角形成上半身外倾。

 

然而,即使是在抓地力好的情况下,在车身倾斜时的骨盘移动量,还有之后上半身的移动幅度都会变大。此外,竞赛骑乘时的腰部通常也会先向内侧移动。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状况下,保持中线的骑乘感都是不变的。上半身外倾时所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作用力不会太大,所以即使上半身向外倾,也还是能够直接感受到轮胎接地点的负重;而即使是重力加速度作用力较大的上半身内倾,在负重上也还是必须施加在接地点上。

 

20171220_wakayama_02

 

也因此,不管转向时看到什么样的骑乘姿势,上半身与车身同倾都必须保持平衡,所以身体重心需要持续移动,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上半身内倾的感觉。所以只要能够维持中线的骑乘感的话,其实不太需要刻意思考转向时头部的位置。

 

例如当单脚站立时,头部如果保持在负重线的话就能保持稳定,反之,如果头部没有维持在负重线上,就会摇摇晃晃的不稳定。同样地,转向时的重点就在于,重力和重力加速度作用力的负重线只要从头部延伸到接地点即可。

 

接着再附加说明1980年代主流的倾斜车身姿势,也就是转向时腰部重心虽然落在内侧,但是带有上半身向外倾的转向姿势。这个姿势在笔者作为赛车选手的时代是相当熟悉的骑乘姿势,不过如果考虑到现代摩托车性能的进化的话,这个姿势就属于过渡性的转向姿势了。

 

因为当轮胎的宽度变宽,转向倾斜车身时就需要更大的重心挪动量,所以即使腰部的重心大幅度移动,转向性也不会因此提高。所以从现在赛车选手的骑乘姿势来看,反而又重新回到了基本姿势。

 

以“骑乘姿势”来说,讨论外倾、同倾、内倾等骑乘技术是件毫无意义的事,因为与其思考外倾、同倾、内倾,更必须考虑的是实际骑乘时的转向节奏。

 

 

“Webike名家专栏”和歌山利宏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译

この记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报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