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大叔。
2020 年對於國內電動車市場而言可說是歷經考驗的一年,特別對於執國內電動機車牛耳的 Gogoro 來說更是如此,歷經政府補助開始退場、換電量問題等因素,相較去年亮眼的銷售成績,今年的市佔率可說是相當難堪。為此, Gogoro 也做了今年的回顧,同時針對市場不滿意的部分來加強優化與面對,這次的媒體茶會到底說了什麼,大叔先幫各位畫個重點:
1. 達成 2,000 座 Gostation 里程碑+ 60 座 Super GoStation
2. 透過 Super GoStation 強化換電能量
3. 六都以外與政府合作強化覆蓋,增加廣度與密度
4. 電池交換站數增加與交換站內充電槽數增加
5. 優化 APP 資訊與使用者感受
6. 鼓勵、獎勵用戶前往綠點或 Super GoStation 換電
內容大綱 [隱藏]
換電站覆蓋率更廣,總站數突破 2,000 點!
記得在今年五月,Gogoro 就宣告說將在今年年底前達到建構 1,900 座換電站的目標,從 2015 年開始建構 GoStation 後,可以看到覆蓋率從 24.5% 慢慢進步到 84.3% 的目標。從地圖上的紅點來看,在今年已經完成了北、中、南與花、東地區的換電網 ( 終於可以完成環島的創舉了 XD ),不過也可以看到換電熱點還是集中在西部的大城市上。至於山區與偏鄉地區則是未來 Gogoro 下一階段努力的目標。
雖說目前山區與偏鄉的建置還未普及,但以六都的覆蓋程度來看換電站建設數量,可以發現 2018 至 2019 年絕對是 GoStation 數量爆發的時間。在新北市、桃園市與台中市等六都的換電站數量都已來到 1,484 座。到了12/20 號的統計數字,合計已經超過 2,000 座以上,看來今年五月時立下的目標,也提前超標。
或許大家會好奇,到底換電站的設置地點到底是怎麼分佈的?由最初與加油站合作設置,到便利商店、政府機關等分佈的狀況, Gogoro 也公布了歷年來的數據。
換電站的設置其實還是以加油站為大宗,但在 2018 年拜 Gogoro2 大賣所賜,便利商店的建置數量大為增加,如今已是位居換電站第二的單位。當然, Gogoro 的目標是希望換電站的數量能夠超越加油站,以六都的佈點來看,其實已經快與加油站平起平坐。但是在六都之外,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所以許多車主爭取在山道上比照加油站增設換電站的意見,只能說 Gogoro 聽到了,但是目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畢竟,短時間內要在偏鄉地區設置換電站的效益不如都會區來的好,所以這部分只能寄託政府部門來建設。
到底是不是拿補助來蓋換電站?
這問題應該是很多人的疑問! Gogoro 拿納稅人的錢來蓋換電站!但真的都是這樣嗎?其實換電站的設置可以分成三種,A 是 Gogoro 自行興建,沒有申請補助。 B 是 Gogoro 蓋完後,向政府申請 TES 經費,但是每一座換電站的最高上限為二十萬,超過了也沒得補。C 是國家出錢委託中油建置,因為是由國家出資所以也沒有補助。
目前 Gogoro 所有的換電站中,只有 34.3% 是蓋完後申請補助的,所以 Gogoro 的確有用納稅人的錢來蓋交換站,但只有三成多而已,沒有外傳的通通都是用補助蓋的啦。加上電池都是 Gogoro 自己出錢生產的,跟換電站的補助並沒有直接關係。
下表是經濟部委託台灣中油建置的充、換電站計畫。在 2019 年時被國內另一家車廠拿下標案,就發生了加油站內換電設施大搬風的狀況。從最後的車輛領牌數與公建站的數量比例來看,似乎有些令人玩味。
另一個關鍵是電池總數量突破 75.3 萬大關。有趣的是,在減掉已領牌數的 Gogoro / PBGN 車款的隨車電池後,剩下在充電槽內約 60,000 顆電池就能肩負起 36 萬輛 Gogoro / PBGN 車款的換電使用,雖然大叔還是覺得以尖峰時間的熱區需求而言不太夠用,但已破除他廠宣稱的「換電車款需要兩至三倍的電池才能撐起換電量」的說法。
畢竟,1,917 個充電站,67.252 個充電槽的數量並不算少。以六都內的比例來看,除了桃園市與台南市外,其餘都有達到 38% 的比例。
換電站的量有了,接下來就是「質」的提升!
但,問題來了,充電站的數量增加了,但為何還是有使用者換不到滿電的電池呢?
這就要牽涉到每個站點內的質量問題了!
Gogoro 身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機車換電網路,每天有著 245,264 次以上的電池交換次數,平均每兩秒不到就有一次的換電作業,更別提尖峰時間在熱點地區的交換次數了。
依據官方提供的大數據來模擬單日全台換電站的能源供給與需求量,以數據來看,供給的數量絕對能應付需求量才是。
但事情往往不是如檯面上的這樣簡單,這是以全台的交換站數據來作為統計,但實際上,還是有人換到沒有滿電的電池!就因為這圖表沒有顯示熱點的交換量,事實是以目前交換站的「質」並無法對應大量湧入的換電次數。所以換個角度來看,雖然總電池量是足以涵蓋需求量,但因為離、尖峰與常用熱點的緣故,造成了在「不對的時間出現在不對的地點拿到不滿的電池」的情況。
前面提到換電站的擴充與新電池的導入,就是要讓使用者有更好的使用體驗, Gogoro 為了改善在尖峰時刻的熱點交換站,會有著電池數量不足的問題,除了升級舊款的換電站來改善瞬間湧入的電池交換量,更在今年五月時啟用了容量更多的新一代換電站「Super GoStation」!利用高達 120 顆的電池與快充技術來強化換電站的「質量」部分,
透過「質」的提升,讓換電站的可換電池數量達到可以應付瞬間的交換量。
為此,Gogoro 預計在 2021 年將 Super GoStation 增加 80 座,而一般的 GoStation 則下修至 150 座。雖然換電站總數比 2020 年來的少,但是可交換的電池數量卻比 2020 年還要多。
科技帶來更佳的換電體驗
為了改善以往在 APP 上顯示滿電電池的充電站圖示,這次也針對 APP 進行改版,同樣是以綠點為顯示,但是在綠點上增加了數字,同時改善舊版以推算方式來判斷滿電電池的方式,新版 APP 則使採用了即時的方式,讓每位車主都能直覺判斷換電站內電池的狀況。
「科技感」一直都是 Gogoro 想帶給使用者體驗的感受,透過 APP 引導使用者以更快的方式來找尋換電站,改版後的軟體除了電池狀態外,也將雷達可視範圍增加至五公里遠,提供更多的換電站資訊讓車主判斷。
透過曲線圖,讓車主輕鬆了解目前個站點內的電池狀況,以供車主選擇要到那個站點交換電池。
如果沒帶手機怎麼辦?沒關係,這次的新增的服務也可以利用 GoStation 上的屏幕來操作,在右上角的按鍵可以提供車主使用支援服務。
目前開放的服務有滿電電池好拿時段與附近站點資訊。
如果沒有帶手機出門,也能用這方式來增加換到滿電電池的機率。
安全優先!電池與換電站採用最高規格打造
很多人關心的電池效能,這次也做了公布。目前從 2015 生產的 Gen.1 電池與 2017 的 Gen.2 電池皆已停產, Gen.3 的 21700 電池將會慢慢取代前兩代的電池。容量更大的 Gen.3 電池芯如果有使用過的狗友們應該都能感受到與舊電池的落差。
身為 Gogoro Network 的核心零件, Gen.1 的電池在經過五年後的使用後還保有 10% 的良好妥善率,但也逐漸被 Gen.3 的新電池取代,預計明年的 Gen.3 電池佔有率就會超過 50% 以上,對於使用者來說是個好消息。
曾有電池發生漏液的現象,官方解釋其實是內部用來降溫的固態石蠟因為保護機制而造成的個案,官方強調「安全」是 Gogoro 的最高原則,會盡一切努力來提供消費者安全的騎乘體驗。
利用科技達到更有效率的能源管理,透過大數據掌握換電資料,做最佳電力使用的調整已是未來 Gogoro Network 的目標之一。
新一代的交換站能在外部斷電後的 64 小時內自主供電,雖然無法進行充電,但能憑藉內部的電池來進行交換電池的動作。同時這些充電站與電池更能在離峰時間成為儲存電力的容器。
大叔碎碎念
這次官方直接承認做得還不夠好,面對銷售量的下滑也以正面的態度面對,雖然 Gogoro 產品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但以一家五年的公司來看,這樣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會後被問到關於「中柱」的問題,官方也承認是在與顧客溝通上出現問題,強調在保固內該保固的服務絕對不會少,該案例已請店家重新與顧客溝通。
而面對換電量與其他的問題,官方透過優化軟體與增設硬體的方式來改善,但無論是將站點升級或是擴點,絕對還是會有拿不到滿電電池的狀況發生,與其處理這些永遠追不完的電池,大叔是建議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處理,例如連續一定次數拿到未滿電電池就能直接給折扣或是其他回饋等,讓消費者轉移焦點。不過,這些措施能否搶救銷售量,或許又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了。
我是大叔,下次見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