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车的确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但是在公道上骑乘会因为种种的外力因素,让自己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下,对骑士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而现有的法规里,仅强制骑士须配戴安全帽,并无强制要求其他人身安全部品的配戴,打从学会骑机车这件事以来,我也只是遵从法规的规定,配戴了最基本了半罩式安全帽。
不过我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安全帽的人身部品之外,手套会成为日后骑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品,而这一切的原因看似有些可笑,但实际上是让我更加谨慎思考的一部分。
![]()
骑车是代步通勤的最佳办法,然而随着骑车上路的时间越来越长,心中也渐渐明白,机车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接收到许多机车骑士发生意外的新闻,而当年配戴的半罩式安全帽,慢慢升级到露脸式和全罩式,投资在安全帽上的金额也越来越高,也因为这样而招惹长辈、同学,或是朋友异样的眼光,甚至有同学认为“在路上慢慢骑就好,为什么要买这种帽子?”但是我心里明白,全罩安全帽能降低更多伤害,不过对于手套的升级与选购,却是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
![]()
虽然截至目前为止,仅有一次因个人判断失误而导致身体遭受些许的皮肉伤,不过真正开始让我害怕的,反倒是打工时被瓷盘子划伤的左手虎口,虽然这和骑车所造成的意外一点也没有关系,但是也让我真正体会到手受伤是一件相当可怕的事情,因为永远不会知道下一刻何时会发生意外,既然都知道骑车的风险,那何不找双手套来保护,减少意外发生时所造成的伤害呢?
▲这一划让我缝了三针,也让我开始思考,骑车时到底该怎么降低手部的伤害
从左手虎口伤痕诞生的那一刻起,除了车程五分钟内的距离外,手套几乎就像是我的贴身衣物般,长驻在我的双手上,然而每一双手套都有不同的取向与保护性,如何挑选到一双合适的手套?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追求优异的防护能力?通风能力?还是在寒冬中温暖你的手,或者是抵挡雨水的浸润呢?下图中的手套,由左至右分别是 RST Tractech Evo R、Racer HAILWOOD、Racer RCR LIGHT SHORT,这些手套能成为暂时解决双手防护性的方案,至于为什么是暂时?稍后再向各位说明。
![]()
Racer RCR LIGHT SHORT
以台湾目前的季节来看,非常适合选购一双保暖与防水功能兼具的手套,下图的 Racer RCR LIGHT SHORT 在这三双手套中提供相当优异的保暖能力,因为它大量运用了一种名为 Neoprene 的布料,而这种布料被广泛应用在潜水衣上,具有柔软与保暖的特性,同时再加上 Polymax 防水透气内里,即使是双手畏寒的我,几乎难以感受到冬季寒风的侵袭。
![]()
有人常说,这种保暖手套戴起来会阻碍操作油门与煞车的细腻度,而在刚才提到的三双手套中,Racer RCR LIGHT SHORT 确实也有这样的问题,为了提供更好的保暖性,手套就是松松软软的一包,但是比起过往戴过的 Alpinestars 防水保暖手套,不仅穿戴的方便性大胜,就连抓握油门的手感也是更能让我接受的。
![]()
Racer RCR LIGHT SHORT 穿戴的方式很简单,只要手掌一塞再把魔鬼沾黏上即可,它既没有拉链,也没有其他繁复的穿戴方式,只不过对于过往习惯配戴长手套的我来说,要把外套完整地塞进手套内,就成了骑车前的例行工作之一,而袖口的魔鬼沾设计与其他品牌相较之下略有不同,钩状结构采用较短,外型与香菇神似的配置,与左侧腕带的环状结构搭配之下,这样的设计能降低魔鬼沾损耗,撕开时的声响较小,手感阻力也不大。
![]()
除了运用 Neoprene 布料与 Polymax 防水透气内里外,手掌部分运用了山羊皮革,同时也在频繁与握把接触的部位,以密集排列的小凸点来提供止滑能力,而掌心靠近舟状骨的位置配有软式缓冲材质,虽然不像高阶竞赛手套那般具有更高阶的防护力,但也能在意外当下减低伤害,拳眼处则是采用软式的 PU 护具,同时也是一双通过 CE 认证的手套。
![]()
![]()
有些读者一定会好奇,为什么这双 Racer RCR LIGHT SHORT 会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取名? Short 我想就不用多作解释,那至于 Light 呢? 答案就是具备了照明能力,在左手拇指第三个指节处配有一颗 LED,只要按压圆形按钮,就能切换恒亮、闪烁的方式,在夜晚环境下提供照明能力,如此一来就不用摸黑的在车厢内找东西,也不用掏出手电筒或手机,可说是相当直觉与快速,至于电力来源是透过两颗 CR2032 钮扣电池。
![]()
![]()
内容大纲
Racer HAILWOOD
有别于车友间常追求的 Alpinestars 或 Dainese,来自法国的 Racer 品牌似乎就没有获得太高关注,HAILWOOD 在分类上同样属于防水保暖抗寒手套,而且也是我最喜爱的长手套款式,至于为什么三双手套中,有两双防水保暖抗寒手套让我选择了 Racer 品牌呢?因为 Racer 成立于 1927 年,而品牌初期的主力是以设计、开发滑雪手套与护具,虽然与机车手套的性质有些不同,但防护的大方向并不会相差太远,保暖更可说是 Racer 手套开发的核心价值,因此能给我产生足够的信赖。
![]()
同样都是防水保暖抗寒手套,不过从外型上来看,HAILWOOD 就没有 RCR LIGHT SHORT 那般福相,那么究竟该如何让它提供保暖能力呢?采用 Thermofit Control 保温内衬似乎就是个解决之道,从肉眼看上去与铝箔有些类似,热的传递可分为三种,分别是热传、热对流与热辐射,即使是车辆处于静止的状态下,骑士的双手仍会慢慢散发出热,更别提骑乘时手部撞风,热能的散失可说是更为迅速,Thermofit Control 就是将热能保留在手套内,减缓热能散失的速度,虽然这样薄博一层的保暖能力不及 Neoprene 布料,但是对于油门、煞车与离合器的操作手感更为优异。
![]()
降低温度的方式有很多种,气候也是一项关键因素,而最常见的就是台湾多雨气候,HAILWOOD 使用了名为 Out Dry 的防水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先穿戴一层手扒鸡手套,再铺上其他皮革材质,不过这样的防水技术并不是绝对,随着水分吸收的越来越多会逐渐呈现饱和状态,雨水就会慢慢的渗出 Out Dry 防水层。
防水保暖手套最大的难题既不是保暖,也不是防水,而是如何在防水与透气间取得平衡,既要挡住水分入侵手套,又要同时让手套内部的水气向外散出,以维持骑士手部干燥之下,就成为了一道难题。
![]()
谈了防水与保暖机能后,HAILWOOD 在其他功能性也是面面俱到,掌心磨耗较高的部分也另外缝上皮革,不仅能提升对握把抓握的止滑性,更能让手套的耐用性提升。
![]()
HAILWOOD 在拳眼护具采用一种名为 Ergoflex 的高惰性材质,用手指按压可轻易感受到其具有相当弹性,在日常生活使用下可产生足够的缓冲。
![]()
与 RCR LIGHT SHORT 相较之下,穿戴 HAILWOOD 的步骤就会显得有些繁复,原因在于多了一条腕带,但也能降低事故时手套脱离的机率,而两处魔鬼沾的设计如同 RCR LIGHT SHORT,香菇外型的钩状结构与环状结构搭配,同样具有低磨耗、噪音小的优点。
![]()
![]()
Racer RCR LIGHT SHORT 与 Racer HAILWOOD 的差异性?
这两双手套虽然同样具备防水保暖抗寒的功能,不过在等级上与使用感受却有着相当大差异,以下我会针对保暖和操作手感这两大项,以 1~10 的等级替两双手套评分,而防水能力这部分,由于购入 RCR LIGHT SHORT 后,几乎是没有遇到大雨等级的气候,有待日后再替各位补充。
RCR LIGHT SHORT 虽然运用了 Neoprene 潜水布料,不过为了获得更佳的保暖效果,手套本体也做得更为厚实,在操作油门、煞车、离合器的手感会较为模糊,而 HAILWOOD 则是以 Thermofit Control 保温内衬来减缓手部温度流失,如此一来能减少手套的厚度,提升抓握手感,只是保暖效果就没有 RCR LIGHT SHORT 来得优异,由此可见保暖效果与操作手感成对比,就如同先前提到防水与透气间的平衡性,那么之前所配戴的 Alpinestars 防水保暖抗寒手套能获得几分? 我想它最终在保暖性能获得 8 分,但操作手感仅能拿到 3 分。
![]()
※由于无法获得条件相同的测试环境,防护性的差异就不进行比较
RST TRACTECH EVO R
看完两双偏向日常生活的 Racer 手套后,要来看看离现实较为遥远的竞赛手套,RST 是一间位于英国的人身部品制造商,对著名的曼岛 TT 与 BSB 赛事有着巨大贡献,而在这样的高强度比赛环境下,在防护性方面自然不容马虎,特别是将骑车视为职业的赛车手,虽然以编辑的立场来看,试车的严苛性远远不及赛事,但要是能在意外时减低伤害,多花一点钱投资在竞赛手套上可说是相当值得。
TRACTECH EVO R 在主要材料上运用了两层袋鼠皮,与牛皮手套比较之下,拥有较轻、薄的特性,不过薄这个特性在赛事中激烈的操作下,容易加剧手套的磨损,然而穿戴时对于油门、煞车与离合器的操作可说是易如反掌。
![]()
![]()
为了减轻手指按压煞车、离合器拉杆以及转动油门时对手套造成的磨耗,TRACTECH EVO R 在食指、中指与掌心做了加强处理。
![]()
而让这双手套提供优异防护性的重大功臣之一就是 Kevlar 克维拉纤维,也就是常被运用在防弹背心的材质,在同等质量下能提供比钢铁强五倍的抗拉能力,手套上黄黄的部分并不是生产上的瑕疵,而是另一种刻意展现技术力的方式,手套内里也能看见大大的 aramid reinforced 标示。由于摔车时人类的本能会以双手支撑,手掌处最常接触的部位为舟状骨,因此加入 TPU 滑块提升防护性,在意外当下让手掌以滑动的方式来减低阻力所造成的伤害。
![]()
![]()
TRACTECH EVO R 除了采用袋鼠皮与 Kevlar 纤维提供防护力,在关节处也是费尽许多苦心,像是隐藏在碳纤维材质的拳眼护具下,以及拇指关节处皆安装了一块黄色的高弹性缓冲材,犹如汽车坚硬的车体设计与安全气囊的双重保护,可有效减缓冲击力。
![]()
![]()
![]()
无名指与小指的桥接式设计为顶级竞赛手套相当常见的配置,能减低骑士落地时小指向外翻出的风险。
![]()
竞赛时双手出汗的机率大幅提升,在食指到小指的第二指节处设有透气孔,增加骑乘时气流引导至手套内部,降低手指因出汗而影响抓握感的状况。
![]()
TRACTECH EVO R 的固定方式较为特别,除了手腕的束带外,袖口处采用了双魔鬼沾的设计,魔鬼沾也以较为常见的细长钩状与环状结合,提供优异的稳固性。
![]()
比较喜欢戴哪一双手套?
如果要我从三双手套里挑出一双最喜欢的,坦白说还真的有难度,因为这三双手套各有特色所在,还得依据骑乘时的气候来搭配不同手套,像是去年三月份前往西班牙试乘 Ducati Diavel 1260 S,在海拔 1100 公尺的 Ronda,我仍觉得 Racer HAILWOOD 保暖能力有些不足;相较之下 Racer RCR LIGHT SHORT 的抗寒能力则是令人值得青睐,但手感较为含糊,对车辆的操纵会打几分折扣,虽然 RST TRACTECH EVO R 在手感为三者中最好,但要是在气温 15 度以下的环境使用,手指也许会僵硬到连煞车都无法操作!
![]()
结语
除了试乘环境的差异下,车款与手套的合宜性也相当重要,就好像踏入高级餐厅时,不会是穿着短裤夹脚拖与无袖背心。至于开头所提到的,这三双手套只是“暂时解决双手防护性的方案”,其实说穿了就跟女生的衣柜一样,永远少了那么一件衣服,虽然目前的气候仍偏寒冷,但俗话说未雨绸缪,赶紧找个夏季通勤用的短手套,以及竞技成分没那么多的长手套,又是另外的功课了。
其实手套的添购就如同买车那般,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因为一个品牌,或是别人也拥有就一昧地追求,而手套就和大多数人身部品属于消耗性产品,能有数双手套交替使用,也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至于许多人难以接受的操作手感,我想这是可以习惯的,而且不戴手套骑乘机车,并不会让你获得比 MotoGP 赛车手更强的技巧,就像那些喜爱在山道中驰骋的骑士,戴了上好的安全帽,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反倒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容易让双手遭受严重的伤害,有时间不妨去找双手套吧!
不过在这里也要奉劝各位骑士,人身部品的穿戴,仅是降低意外发生时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万灵药,拥有正确的骑乘观念,才能在路上骑得长长久久。
| ◆Webike-摩托百货:网格透气手套 商品页面 |
![]()
资料授权“小老婆汽机车资讯网”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