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M 前两年推出的 Z1 Attila 125,以轻巧的车身与充沛的低速扭力表现,在市场上颇受好评,也是许多消费者在选购125cc速克达时的考虑车款。然而因法规规定,125cc 以下机车需加装 CBS 或 ABS 系统,而产生了这台 Z1 Attila CBS 版。
我们从网友的讨论中发现,似乎有部分骑士对 CBS 系统相当感冒,认为 CBS 系统反而是危险的设计。
今天就趁著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 CBS 系统(Combined Braking System,连动煞车系统)的来龙去脉,也顺便厘清大家的观念,避免以讹传讹造成误解。
![]()
首先,连动煞车系统并不是什么新奇的玩意,早在西元1976年时,HONDA就在耐久比赛的RCB1000赛车上搭载连动煞车系统。
简单说就是拉左手煞车(后煞车)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帮你轻拉前煞车,以减少新手骑士在紧张时用力拉左手煞车,造成后轮锁死而滑倒,或者只用后煞车减速造成的煞车距离过长问题。
▲Photo Credit: HONDA
HONDA也在1996年时,把这套可提升骑乘安全性的系统下放到一般速克达中,当时是装在 Dio 50 上。从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煞车系统的配置是前碟后鼓。
![]()
与日本关系相当紧密的台湾,也在约莫20年前,也就是在1999~2000年这段时间,台湾也推广过这种连动煞车系统。
当时,SYM 的连动煞车系统称为 CBS (Combined Braking System),装在当时最热门的机种 悍将4V 125上。
![]()
而光阳则是找柯受良代言前后连动煞车,并称为“UBS”(United Braking System),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应该是“一手挡两轮”。
![]()
SUZUKI 也推出了前后连动煞车系统,称作SBS (Synchronized Braking System) 同步煞车系统,并搭载于 Swing 125 车款。
![]()
不过,台湾对于连动煞车的误解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
有些骑士觉得 CBS 很难操作,会害人摔车或者觉得连动煞车跑山很危险等,开始在网络上询问如何拆掉 CBS 系统,并且开始在网络上分享 CBS 的心得与拆除 CBS 心得。(我当年骑光阳的 DINK 250 HID版,也是没多久就把 CBS 连动煞车拆掉了)
▲Photo Credit: HONDA
综观来看,大概一般人对 CBS 的疑问点如下:
1.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前后煞车分配比例会改变但无法自动修正,需手动调整。(前碟后鼓机种)
2. 前后煞车同时作动,山路骑乘时在弯中无法修正路线。
3. 前卡钳为双油道设计,单用前煞车的煞车力道不足,且无法改装卡钳 。(前后双碟机种)
4. 碟煞分配器导致前后煞车拉杆互相干涉,产生翘翘板效应。(前后双碟机种)
![]()
这次 SYM 推出的 新专利 CBS 系统,称作 CBS 2.0。可以解决传统 CBS 系统的所有问题,也打破大家对传统 CBS 的误解,究竟是怎么做成的,就听我跟各位分享吧。
![]()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我们会把车种分成“前后双碟”和“前碟后鼓”两个部分来说明。
前后双碟
前后双碟的车种要拥有CBS连动煞车功能,通常会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前碟煞采用多活塞系统,并加上双油道设计。当拉下右手煞车拉杆时,推动其中一组口径较大的活塞 ; 当拉下左手煞车拉杆时,推动一组口径较小的活塞,并一起推动后轮的卡钳,达到连动煞车的功能。
优点是前后煞车拉杆不会互相打架,缺点是前卡钳选择性极少,且弯中不能单独操作后煞车。
![]()
另外一种方式是前后煞车都接到连动煞车分配器。优点是前煞车卡钳不需要特别找双油道版,可以使用一般卡钳,缺点是拉杆会互相打架,且弯道中无法单独操作后煞车。
![]()
而 SYM 新专利的 CBS 2.0 煞车分配器,一次解决三种问题,可以使用一般卡钳、拉杆不会互相打架,弯中可以单独操作后煞车。
![]()
外观上非常简单,纯机械结构,不需要通电,不用担心电子问题。
![]()
新机构分为两个部分,左半边是接后煞车
![]()
另一半就是连接右手煞车与前卡钳
![]()
整个机构分解,其实构造相当简单。重点在油道设计,以及想出这个专利的 SYM 工程师。
![]()
当拉下前煞车拉杆的时候,红色的煞车油会经由“内油道”直推前煞车卡钳,并立即产生煞车。如果对前卡钳的表现不满意,可自行更换卡钳,不会影响运作。
![]()
当拉下后煞车时,这个柱塞机构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
从油道图可以看出,当拉下左手煞车拉杆后,油压就直接往后煞车卡钳送。
但因巴斯卡原理,连通管中任一点的压力均相同,所以柱塞会被往右推,并把内油道的油推向前煞车卡钳,达成连动煞车的效果。
![]()
原本没按下后煞车时,柱塞不会移动。
![]()
按下后煞车拉杆后,柱塞因巴斯卡原理被往外推
![]()
用另外一张图来解释。
当拉下左手煞车时,后煞车整段油路充满油压,因巴斯卡原理说明液体内部任一点压力会相同,柱塞就会被往右边推,顺便让前煞车开始对前轮减速。
![]()
BUT!!!
柱塞前面有一个弹簧,利用这个弹簧来减缓柱塞把煞车油推向前煞车的时间。
也就是当轻轻拉左手拉杆,启动后煞车的时候,前煞车还不会开始有煞车力,让你在弯道中可以单独操作后煞车。
![]()
简单说,当轻拉左手的后煞车时,煞车力道会在“1”的区域,仅有后煞车开始作动,前煞车完全不会作用,适合在弯道中减速修正路线。当左手的力量增加,后煞车力道变强,前煞车辅助也开始增强,大约是“2”的区域。
![]()
当双载或者是左手很用力压的状态,会进入区域“3”,只会增加后轮的油压,前轮的油压不会持续增加,达成前4后6的配比,也减少在溼滑路面因前轮过度煞车而导致摔车的风险。
![]()
至于另外一个,左右手拉杆不会打架的秘密就在这边。大家有注意到里面有两个小洞吗?其中一个洞,是原本的内油道,另外一个洞,就是外油道。
![]()
拉下左手煞车后,红色的煞车油道会让前后煞车以4:6的分配比例煞车。
当按下右手的煞车拉杆后,右手总泵会把煞车油经过绿色的“外油道”推向柱塞,让右手压下拉杆的力量直接推往前煞车卡钳,也解决了左右拉杆打架的问题。
![]()
前碟后鼓
![]()
在前碟后鼓的车款上,以往会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后鼓煞因煞车皮磨损,导致左手拉杆需要越拉越深。
但左手拉杆拉越多,反而是前煞车的力道越来越大,后煞车增加的比例不高,以至于煞车分配比例由原本前后配比的5:5,甚至变成9:1,完全失去连动煞车的效果。
![]()
这次 SYM 为了解决前碟后鼓车款的连动煞车系统问题,采用新专利的三点共线设计,搭配如天秤般的平衡杆来自动调整。
![]()
在平衡杆的上下线,依照距离自动调整松紧度,就算后煞车磨损了,左手拉杆要拉比较深,仍能维持原本的煞车配比。
![]()
以图例来解释,原本是在这个位置。煞车的力量配比只跟 d1 和 d2 的比值有关。SYM 默认是前4后6的煞车力道。
![]()
当前后煞车都是全新的状态,平衡杆会水平移动,煞车配比当然维持前4后6。
![]()
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若后鼓煞车皮磨损,拉杆需要压更深的时候,平衡杆会自动偏斜,来补正前后煞车的配比,让前后煞车力道依然维持前4后6的状态,以避免旧版 CBS 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自动调整的问题。
![]()
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 SYM 官网的动画

左手拉杆经过配比后的连动煞车线,直接接到右手煞车拉杆的下端,算是相当简单方便又有效果的机构。
![]()
右手拉杆下端多了一个连动机构,当左手拉动煞车时,会开始推动前碟刹总泵的柱塞进行煞车。
想改拉杆的车友,也不用受限于机构,直接购买即可换上。
![]()
因平衡杆在初期的自动调整机构,当拉下左手拉杆的初期,会先拉动后轮鼓煞的钢索,使得后轮煞车先开始作动,进入“1”的区段,让骑士方便在弯道中微微减速。当左手拉杆越来越深,会进入“2”的区段,开始驱动前碟刹的煞车力道,并维持前4后6的配比。
当左手拉杆越来越深,超过平衡杆自动调整机构的限度后,会进入“3”的区段,前煞车力道的提收幅度趋缓,让更多的煞车力道放在后轮,以减少因低摩擦路面前轮滑掉造成的事故。
![]()
最后,再帮各位整理一下 SYM 新专利的 CBS 2.0 系统重点。
1. 左手煞车的前段,可单独操作后轮煞车,方便骑士在弯道中修正路线
2. 前后煞车的固定配比为前4后6,
3. 可依照煞车磨损状况自动调整,不会导致配比产生变化造成危险
4. 前后双碟版的拉杆不会互相干涉,造成煞车力减弱
![]()
希望透过这样的说明,能让各位了解 SYM 的 CBS 新专利与旧款有何不同。
对于安全性的提升以及使用者的实际骑乘体验,会有更好的感受。相信骑过之后,就不会再觉得跟之前一样不好用与危险了,如果有人还在拿20年前的旧观念来看 CBS 系统,那就让他看这篇文章吧。
![]()
同场加映
Z1 Attila 125 双碟 CBS 版 煞车测试影片
原文出处:[测报] CBS都一样吗? 带你看 SYM 新专利 CBS 2.0 系统奥秘
资料授权“小老婆汽机车资讯网”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