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时代的Game Changer:初代公路最强跑车YAMAHA YZF-R1!

“Game Changer”一词源于体育界,指的是能够瞬间扭转局势的选手。初代YZF-R1以其突破性的设计,颠覆了摩托车界的固有认知,成为当之无愧的“Game Changer”。它如同赛场上力挽狂澜的英雄,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摩托车世界。

在那个时代诞生的独一无二的概念

1988年至2002年间,Superbike世界锦标赛的规则限制了四缸引擎的排气量上限为750cc。 因此当时超过750cc的跑车,即使拥有运动的性能,如Yamaha YZF1000R Thunderace,其5速疏齿比变速箱的配置,也更贴近高速旅行车的定位。750cc仿彿成为四缸超级跑车的巅峰,孕育出RC30和OW-01等赛道利器。

Honda则是另辟蹊径,选择了略小的900cc排气量,并搭载了轻巧紧凑的引擎,推出了CBR900RR。1992年问世的初代CBR900RR,尽管最大马力124PS略逊于其他厂商的旗舰车型,但其185kg的干重,几乎等同于600cc级距车型,开启了大排量超级跑车的新纪元。 Kawasaki紧随其后,于1994年推出ZX-9R,将ZXR750的引擎扩缸至899cc,搭载了139PS的强劲引擎。 然而215kg的净重量表明其设计更偏向全能型,兼顾高速巡航性能等多方面需求。

 

初代YZF-R1的驾驶给许多骑士带来了震撼,颠覆了当时的跑车常识

其纤细的前视图,让人难以相信装载了1,000cc四缸引擎。

 

HONDA 革命性的理念主张轻量化车身,即使牺牲排气量和马力,也对整个摩托车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CBR900RR 独树一帜,持续进化。然而在1997 年的米兰车展上,YAMAHA 携初代 YZF-R1 (4XV) 惊艳亮相,其 150PS 最大马力和 177kg 干重震惊了全球骑士。

当时HONDA 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 以 164PS 的马力称霸,超越了公路霸主KAWASAKI ZZ-R1100 的 147PS。而 R1 的重量甚至比同期 CBR900RR 的 183kg 还要轻 5kg。在没有专为 1,000cc 四缸摩托车设立的赛事级别的年代,R1 的诞生纯粹是为了追求公路驾驶性能和乐趣,其概念就是“弯道之王”。

R1 不仅兼顾了速度和操控乐趣,其紧凑的车身和易于操控的引擎,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驾驭。据说初代 R1 发售时,某家制造商的测试车手曾表示:“骑 R1 真的太有趣了!我们做不出这样的车。”R1 以“弯道之王”之姿征服了道路,甚至让其他制造商的测试车手也为之倾倒。

 

颜色方面,初代相提供了白色系和蓝色系两种选择,两者的形象大相迳庭。

红白色调

深紫色蓝金属

开启了跑车新篇章的YZF-R1

初代YZF-R1搭载全新设计的998cc直列四缸DOHC 5气门引擎,采用创新的三轴布局,将主轴上移,副轴下移。这种设计相较YZF1000R ThunderAce,缩短引擎长度约80mm,且汽缸与曲轴箱一体化的结构,使引擎本体重量减轻近10kg,实现了惊人的轻量化。

传动系统方面,YZF-R1从ThunderAce的5速变速箱升级为6速变速箱。齿比经过精心调校,1档从2.571变为2.600,5档从1.035变为1.200,新增的6档齿比为1.115。这样的齿比设定呈现出完全的交叉比例,即使是最高档位,其齿比也难以被视为巡航档,充分展现了YZF-R1的运动基因。

为了提升操控性,YZF-R1还搭载了YAMAHA引以为傲的EXUP排气控制系统,使得这款高转速引擎更加易于驾驭。

作为1000cc四缸引擎,它是极其紧凑的,能够发挥出150PS的最大马力

由于传动系统的双层结构,离合器盖的位置较高

通过各部分的轻量化,包括将曲轴箱和汽缸一体化,降低了引擎本体的重量

使用向上设置的吸入口的Mikuni制BDSR40化油器,属于下降式化油器

排气管装有由马达驱动的排气装置 EXUP

与紧凑的车体结合的粗壮的排气管,也是设计上的一个亮点

 

卓越的运动性能的底盘

作为 Yamaha 跑车的象征,YZF-R1 搭载了名为 Delta Box II 型的主车架,以紧凑设计和敏捷操控著称。 与当时征战 Superbike 赛事的 YZF750SP 相比,YZF-R1 车身尺寸更为紧凑:全长 2035mm,轴距 1395mm,而 YZF750SP 则为 2070mm 和 1420mm。

尽管轴距仅缩短了 25mm,但 YZF-R1 的 582mm 后摇臂却占轴距的 42%, 这是其操控性能的关键。 得益于引擎使用双层结构的传动系统缩短了引擎长度,摇臂轴心位置得以向前移动,成功实现了轴距缩短和摇臂加长的双重目标。

这种设计赋予了 YZF-R1 敏锐的操控性和易于掌控的平衡。 再加上 41mm 直径倒立式前叉和 135mm 长行程,YZF-R1 的悬吊系统即使在崎岖路面也能展现出色的操控性,这在当时的超级跑车中实属罕见。

 

YAMAHA引以为傲的Delta Box II车架在赛道上经过磨练,实现了轻量与刚性的完美结合

以紧凑的引擎为中心,集中化车身重量

当拆开整流罩后,特别是摇臂的长度在侧视图中非常显眼

 

永不褪色的“弯道最快”概念

自从 Yamaha YZF-R1 横空出世, 引发了公升级超级跑车的热潮,也促使世界超级摩托车锦标赛 (WSBK) 将四缸引擎排气量上限提升至 1,000cc。 可以说YZF-R1 成为了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初代 YZF-R1 所提出的“弯道之王”概念,一直延续至第二代 5JJ 型号。

然而,从第三代 5PW 型号开始,燃油喷射系统的导入,以及 WSBK 规则的变化,使得 YZF-R1 的设计方向逐渐偏向赛道竞技。 第四代 5VY 型号之后,YZF-R1 更彻底转型为赛车规格。 Yamaha 宣布 YZF-R1 将不再符合欧盟五期环保法规,并于 2024 年停产公路版车型。 YZF-R1 的未来充满未知,它甚至有可能从产品线中消失。 尽管如此,对于喜爱公路骑乘的车迷而言,4XV 和 5JJ 型号依然是难以取代的经典跑车。

数字速度表和模拟转速表组合的赛车风格驾驶舱

后避震采用带有气筒的全可调式设计

脚踏设计坚固,煞车总泵是Brembo制造

换档杆通过车架上的孔,向上延伸至曲轴箱

前刹车采用不同口径的对向车四活塞单体卡钳和298mm直径的碟盘组合

后刹车是对向车双活塞单体卡钳配合245mm直径的碟盘

链条尺寸为530,后轮胎为190/50 ZR17,对于1998年来说非常宽大

后摇臂长度为当时摩托车中罕见的长达582mm,创造出高运动性能

 

YZF-R1(1998)主要规格

  • 全长×全宽×全高:2,035×695×1,095mm
  • 轴距:1,395mm
  • 座高:815mm
  • 净重量:177kg
  • 引擎:水冷四冲程四缸DOHC五气门 998cc
  • 最大马力:150PS/10,000rpm
  • 最大扭力:11.0kg-m/8,500rpm
  • 油箱容量:18.0L
  • 变速箱:往复式6档
  • 刹车:前=双碟,后=碟
  • 轮胎:前=120/70 ZR17,后=190/50 ZR17

この记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报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