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长专栏】试乘报告 SUZUKI“V-STROM 1050XT”

 

笔者日前骑着V-Strom 1050XT来了场当天往返的兜风小旅行,以下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笔者对它的印象。  

 

这次试乘的XT是采用钢丝幅条轮框、配备引擎保杆、电子控制装置更加丰富的高阶版本,比起STD版来说更加强调了冒险车款的特色。

感觉上就像是在参加巴黎达卡拉力赛!

 

首先,V-Strom 1050XT的外型非常有冒险车款的感觉,变得比较帅气。尖尖突出的鸟嘴连接到车身的直线设计,让整台车看起来非常有男人味。涂装配色采用了红×白搭配,令人回想起1988年巴黎达卡拉力赛厂车“DR-Z(ZETA)”的万宝路(Marlboro)配色,骑上去之后就仿佛自己置身在撒哈拉沙漠之中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不管是车体大小及骑乘姿势都没有任何改变,不过感觉上把手位置稍微高了一些、车尾则是矮了一点,整体来说比现行款更有运动街车的风格,前轮感觉低了一点、挡风镜变高,仪表板也采用了全液晶萤幕,在视觉上带给骑士最新鲜的感觉。  

 

车体尺寸相当庞大,坐垫高度是不算矮的850mm,再加上XT的配备也相当丰富,所以它的车重更是来到了250kg,是一台非常有魄力、威风凛凛的重量级车款。

 

虽然强烈,但马力在全转速范围都容易操控

虽然延续了现行款的设计,但透过改良进排气系统与凸轮轴让马力增加7ps的让最大马力达106ps。强化过的1036cc水冷式V型双汽缸引擎虽然感觉强烈,但是就算是在高速公路上骑车兜风也不需要更高的马力,V型双缸引擎标准的鼓动感不会太过强烈,转速非常顺畅,震动次数也相当少。

 

 

甚至还解决了现行款中最让人在意的问题-在极低转速时扭力过细的这个缺点,因此这台车从低转速到高转速为止的全部范围都能产生平顺的马力,可以说是打造出了非常适合在高速公路上兜风旅行的马力输出特性。

朴实刚健的骑乘表现,继承鼻祖Alps Loader的血统

操纵方面十分温顺,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与超级运动车款差不多粗的双翼梁车架更是让它不管是在高速弯道或者是在山路骑乘时都能够拥有绝佳的定感,让骑士可以享受到活用重心高度,带着动感的过弯乐趣。

 

▲前后悬吊装置的阻尼强而有力,设定上比较偏向公道车款,即使遇到路面状况不佳时,也不会出现摇摇晃晃的问题。不管什么事情都不会被影响到的骑乘性能,让人充分感受它那继承自欧洲山区路段锻炼出来的鼻祖“Alps Loader”的血统。

 

▲电子控制装置也全新采用了Bosch制六轴惯性测量装置(IMU)等等,变得更加精密。最让人满意的则是它的煞车系统,由于能应对过弯的ABS系统的存在,所以在转弯倾斜时感受到的稳定程度也非同小可。在上坡路面停车时,能自动煞住后轮的功能也相当方便特别是SUZUKI为这个尺寸大小的摩托车在防止摩托车倒下方面所做的努力,更让人万分感谢

比想象中还要出色,就算在沙地上也能享受骑乘乐趣。

▲笔者也试着在沙地上骑了一会,它的表现比想像中还要更好。

 

前轮为19吋,轮胎也使用了普利司通的多功能用轮胎“A41”,在比较平坦宽广的林道以及地面稳固的沙地上,绝对能开让骑士打开油门尽情游玩。不过,因为它有一定的车重,所以绝对不能勉强硬骑。另外,如是在砂石路以及土壤较软的地方骑的话,不换真正越野骑乘用的块状花纹轮胎应该无法应付。

 

顺带一提,如果想要稍微后轮甩尾一下改变行进方向,或者是挑战冒险车款那种骑乘方式的话,可以将循迹控制系统关掉,S-DMS(Suzuki Drive Mode Selector)骑乘模式选择器调整为平稳地C模式最适合。将两段式的ABS系统调整成介入程度低的设定的话,在林道上也会比较容易停住。  

 

另外,因为后避震器使用的是转盘式简单调整预载的装置,所以体重较轻的人一开始可以减少一些荷重,这样应该能让后轮车高降低,变得更容易操纵一点。

 

▲新款V-Strom 1050XT如同它的研发概念“冒险运动旅行车”一样,是一台带着强烈冒险心,但是又能让骑士舒舒服服轻松享受长距离骑乘乐趣的万能车款。与STD版的差价也不到10万日圆,因此笔者自然是比较推荐配备充实的XT版。

相关新闻页面

怪鸟DNA复活!SUZUKI“V-STROM 1050/XT”

SUZUKI在今年(2019)的米兰国际车展(EICMA)上,公布了V-Strom 1000的后继车款V-Strom 1050。  …继续阅读

 

 

 

SUZUKI 2020年式“V-STROM 1050/XT”配备详解

V-Strom 1000车系的历史可以往前推到2002年。2013年,现行款V-Strom 1000全新设计的1037㏄引擎搭载了SUZUKI首款循迹控制系统,在当时就蔚为话题  …继续阅读

 

 

 

“Webike摩托新闻”编辑长 Kenny佐川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译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