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女性族群的快速成长,各家大厂除了推出性能挂帅的运动车款外,精巧可爱、主打日常实用性的女性用车也越来越丰富。而身为 PBGN 最后一块拼图的台铃 eReady Fun,就是以女性玩家为主打所推出的车款。究竟台铃在 eReady Fun的细节处理上有什么过人之处来打入女性市场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
内容大纲
【只为女性车主着想的贴心设计】
既然是以女性为主打的车款,那当然由小老婆首席女试车手阿娟来体验最适合囉!就让阿娟带我们看看 eReady Fun 有哪些女性友善的设计吧!
![]()
【双前置物空间 & USB 充电座 】
有着同级车中唯一的双边置物空间!左右各一的设计,让手机与其他物品能够分别放置,再也不用通通挤在同个置物空间内。
![]()
同时因为置物深度的表现优异,放置水瓶等物品也不用担心弹出来,在炎炎夏日中就能迅速补充水分!
![]()
现代人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是机不离身的状态,因此在 eReady Fun 中加入 USB 充电系统,为骑士的手机与 3C 物品提供满满的电力。
![]()
没有装手机架也可以放在前方置物空间,eReady Fun 的双前置物空间与其他 PBGN 成员相比,深度足够不易让手机跳车喔。
![]()
【超越同级的大面积舒适坐垫与最低座高】
eReady Fun 为了提供女性车主更舒适的乘坐体验,经过编辑部实际测量并且与其他 PBGN 成员比较,乘坐面总长约为 68 公分,而 Gogoro S3 则是 65 公分,可说是同级车中长度数一数二的坐垫。
![]()
除了加长的坐垫外,考量到女性需求,特别将坐垫内部的泡绵密度微调,给予臀部更柔软有弹性的回馈。
![]()
大面积坐垫让前后乘客都能够享有最舒适的乘坐感,特别是妈妈们接送小朋友时都能获得最棒的体验喔。
![]()
eReady Fun 在座高方面为 PBGN 成员最低,仅有 744mm,坐垫前缘也经过原厂修整变得更加纤细,让骑士有更佳的著足性。
![]()
对于身型娇小的骑士来说相当亲切,以编辑部女孩阿娟为例,身高 153 公分的情况下能够双脚平贴地面。
![]()
【柔顺的加速体感】
eReady Fun 在加速过程中没有一般电动车那种有如被踢一脚的剧烈力道,反而有种类似 CVT 那样平稳的将速度提升,这样的加速体感对于女性族群来说十分友善。不过原厂如何在不影响动力输出的情况下调校出较为柔和的加速力道呢?
魔鬼藏在细节里!eReady Fun 的轮圈与 Suzuki 旗下众多车款有着一样的设计,小至GXS-R150,大至当家超跑 GSX-R1000 都在轮圈中加入橡胶缓冲垫,借此延缓瞬间大扭力对于齿盘、链条的伤害,同时让动力有着更为柔顺的传达。
![]()
有图有真相!Suzuki 的性能王牌 GSX-R1000 也有相同的设计。
![]()
eReady Fun 在悬吊的设定上非常出色,预想到都会地区多为狭窄巷弄,时常会有回车状况,前叉的预载优化让 eReady Fun 在小半径回转时不会有瞬间软脚的状况发生,同时在路过坑坑疤疤的路面(这是台湾街道你知道的)时并不会有过于刚硬的回馈,反而带有点弹性,让骑士不会因为长时间骑乘而造成腰酸背痛的状况发生。
这样优异的悬吊表现得归功于有着三十年经验的 Suzuki 日籍试车手亲自测试与调校,虽然 eReady Fun 是由台铃自主研发,但身为台湾 Suzuki 总代理,日本 Suzuki 母厂也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与支援,所以 eReady Fun 还是有些许日本血统喔。
![]()
【单手操作,简单便利】
为了增加使用便利性,eReady Fun 采用智慧钥匙卡的设计,透过专属 APP 与车辆连动,往后只需要拿出手机即可解锁车辆或是打开坐垫,省去繁琐的操作过程。
![]()
只要事先完成车辆连线设定,日后启动车辆都不需要拿出钥匙卡解锁,手机蓝牙感应距离在无遮蔽的状况下,最多可高达五米之远,相当方便。详细的操作方式会在后文说明。
![]()
【大容量置物空间】
eReady Fun 在置物空间的表现可圈可点,可以放入日常通勤所需的包包以及个人物品,同时在停车后也能将安全帽放入,不用担心帽子在外受到日晒雨淋的问题哦!
![]()
![]()
实际测试后发现除了四分之三的帽款,大尺寸全罩式安全帽也能轻松放入,不用担心帽子款式的差异会放不进去哦!
![]()
【贴心倒车功能】
在市区停车,往往会遇到机车挤在一起的状况,eReady Fun 设置了倒车的功能,从此像阿娟这样娇小的骑士都能轻松退出。
![]()
按下左车把前方的倒车钮,车辆就会缓缓向后行驶,对于那些娇小的女性车主,再也不需要大费周章将车辆牵出来。
![]()
【省力驻车架】
eReady Fun 考量到女性骑士在立中柱时较吃力,因此透过结构与重心方面的调整,让骑士在立中柱时更加轻松。
![]()
【舒适置脚空间】
eReady Fun 在脚踏空间上相当充裕,让骑士能够以最舒适的姿势来通勤。
![]()
若是偶尔有搬运大型物件的需求,eReady Fun 的脚踏空间也能够容纳登机箱大小的物品。
![]()
车辆细节与外观
eReady Fun 与现行 PBGN 成员的线条大相径庭,也走出自己的风格。虽然带有相同的圆润风格,仔细端倪后会发现两者之间的设计语汇截然不同。头灯的部分,有别于 PBGN 其他成员,eReady Fun 的头灯十分圆润,看起来炯炯有神。加上前方平整的前斜板,有如怪兽电力公司的大眼仔般可爱,台铃还不忘在头灯周围镶上饰板增添质感。
![]()
虽然都是在 PBGN 的相同框架下,eReady Fun 在侧边整流罩上多了肌理线条,让车侧多了些层次感。
![]()
圆润的头灯内其实是由上下两颗 LED 灯组并搭配鱼眼组成,周围则是由 LED 日行灯包围而成,配置方式十分特别。方向灯则是跟 Gogoro 一样置于两侧,采用简洁有力的镶嵌设计。
![]()
![]()
尾灯的部分就较为刚硬,以几何呈现的造型相当俐落,煞车灯则是以两段式亮度来呈现。
![]()
燻黑风镜让 eReady Fun 增添许多运动元素,而在燻黑风镜后方的 eReady 字样让整体更具质感。同时台铃考虑到龙头转向时风镜与放在前斜板上缘的物品有冲突的疑虑,因此将风镜角度微调,足见设计巧思。
![]()
仪表的设计也是自成一格,简约的配置中显示电量、时速以及哩程。仪表周围灯号与 PBGN 的其他成员一致,不过在开机画面以及灯号上特别设计了“TL”字样来做出鉴别度。而类似闪电状的 TL 灯号则是与手机连线的指示灯,详细操作方式会在后段说明。
![]()
右车把的配置与 PBGN 成员相似,不过由于 eReady Fun 没有配置所谓的“方格旗”运动模式,因此改为坐垫开关。稍嫌可惜的是没有双闪警示灯的设计,少了一个在道路上与其他车辆沟通的媒介。
![]()
悬吊部分前方采用 31mm 正叉,后方则是双枪五段可调后避震,可依照个人骑乘需求进行调整,在都会区行驶已十分足够。
![]()
制动部分前方为单向双活塞卡钳搭配 220mm 固定式碟盘,后方则是单活塞卡钳搭配 180mm 碟盘。结合 CBS 连动煞车,平均分配煞车力道,遇到紧急状况时也能平稳煞停。
![]()
动力元件采用 G2 水冷永磁同步马达,6.2Kw 的动力输出较为缓和,对于不熟悉电车动力输出的族群较容易上手,也突显其产品定位。
![]()
更智慧的开机方式 手机 APP 测试
eReady Fun 在车辆控制上与 Gogoro 操作方式相似,下载专属 APP 后输入个人帐号密码即可开始操作。在操作前确认确实与车辆连动,长按 Smart 键直至仪表上方的 TL Logo 闪烁后即可完成配对。
![]()
完成配对以后将会进入到主画面,内容主要为用户名称、车辆名称、所在地点以及剩余电量,骑士也可透过下方按键来启闭车辆及坐垫。
![]()
点选所在地点后会切换到地图画面,车主可透过旁边选项来找寻附近的换电站、维修据点以及服务中心。
![]()
同时还可透过个人设定改变车辆设定,例如车辆的电能回充也是在这边调整。经测试后发现等级一回充效率最低,但是松开油门后的顿挫感最轻,以此类推。
![]()
灯型测试
按照惯例,当然要帮 eReady Fun 进行夜间照明的实际测试。 eReady Fun 的近灯光型呈现倒三角形,照明范围略比车道广阔。而最大亮度约在五公尺,在十五公尺后有着明显地明暗分隔线。
![]()
远灯方面最大亮度则落在十公尺左右,光源十分集中,且亮度高达 280 lux。
![]()
【结语】
台铃在 2019 年底宣布要加入电动车的战场,不到一年立刻发表成品,看得出台铃渴求挤身电车大厂之列的野心。虽然上市时间极短,但在车辆设计细节并不会有急就章的感觉,反而像是集多年造车工艺应用在 eReady Fun 身上。
若要以一个形容词来描述 eReady Fun 的话,我觉得就是“务实”! 身为 PBGN 最晚加入的成员,台铃很了解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该以什么定位来进场,以实测结果来看确实十分称职。
实际上路发现,eReady Fun 虽然没有特别在动力上着墨,不过 6.2Kw 的动力在都会使用已相当足够,加上整体的搭配都恰如其分,配备贴心、动力合宜,连 CBS 连动煞车的手感都没有其他 PBGN 车款来的突兀。
![]()
全车没有过于花俏的电子配备,以贴近使用者为主要诉求;有着日式的细腻以及对操控的坚持。在各项细节上精心调校,只为给消费者最舒适的骑乘体验,以“人”为出发点,真的可以感受到车上各个细节都足具巧思,相信选择 eReady Fun 作为代步工具,会有截然不同的通勤体验!
![]()
原文出处:台铃 eReady Fun 深度测试!又低又长又好骑,满满日式细腻
资料授权“小老婆汽机车资讯网”
“Webike台湾”编辑部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