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的確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情,但是在公道上騎乘會因為種種的外力因素,讓自己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下,對騎士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危害,而現有的法規裡,僅強制騎士須配戴安全帽,並無強制要求其他人身安全部品的配戴,打從學會騎機車這件事以來,我也只是遵從法規的規定,配戴了最基本了半罩式安全帽。
不過我從來沒有想過,除了安全帽的人身部品之外,手套會成為日後騎車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品,而這一切的原因看似有些可笑,但實際上是讓我更加謹慎思考的一部分。
騎車是代步通勤的最佳辦法,然而隨著騎車上路的時間越來越長,心中也漸漸明白,機車是一項具有高風險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時也接收到許多機車騎士發生意外的新聞,而當年配戴的半罩式安全帽,慢慢升級到露臉式和全罩式,投資在安全帽上的金額也越來越高,也因為這樣而招惹長輩、同學,或是朋友異樣的眼光,甚至有同學認為「在路上慢慢騎就好,為什麼要買這種帽子?」但是我心裡明白,全罩安全帽能降低更多傷害,不過對於手套的升級與選購,卻是從來沒有好好思考過。
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僅有一次因個人判斷失誤而導致身體遭受些許的皮肉傷,不過真正開始讓我害怕的,反倒是打工時被瓷盤子劃傷的左手虎口,雖然這和騎車所造成的意外一點也沒有關係,但是也讓我真正體會到手受傷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因為永遠不會知道下一刻何時會發生意外,既然都知道騎車的風險,那何不找雙手套來保護,減少意外發生時所造成的傷害呢?
▲這一劃讓我縫了三針,也讓我開始思考,騎車時到底該怎麼降低手部的傷害
從左手虎口傷痕誕生的那一刻起,除了車程五分鐘內的距離外,手套幾乎就像是我的貼身衣物般,長駐在我的雙手上,然而每一雙手套都有不同的取向與保護性,如何挑選到一雙合適的手套?
首先要認識自己的「需求」是什麼,追求優異的防護能力?通風能力?還是在寒冬中溫暖你的手,或者是抵擋雨水的浸潤呢?下圖中的手套,由左至右分別是 RST Tractech Evo R、Racer HAILWOOD、Racer RCR LIGHT SHORT,這些手套能成為暫時解決雙手防護性的方案,至於為什麼是暫時?稍後再向各位說明。
Racer RCR LIGHT SHORT
以台灣目前的季節來看,非常適合選購一雙保暖與防水功能兼具的手套,下圖的 Racer RCR LIGHT SHORT 在這三雙手套中提供相當優異的保暖能力,因為它大量運用了一種名為 Neoprene 的布料,而這種布料被廣泛應用在潛水衣上,具有柔軟與保暖的特性,同時再加上 Polymax 防水透氣內裡,即使是雙手畏寒的我,幾乎難以感受到冬季寒風的侵襲。
有人常說,這種保暖手套戴起來會阻礙操作油門與煞車的細膩度,而在剛才提到的三雙手套中,Racer RCR LIGHT SHORT 確實也有這樣的問題,為了提供更好的保暖性,手套就是鬆鬆軟軟的一包,但是比起過往戴過的 Alpinestars 防水保暖手套,不僅穿戴的方便性大勝,就連抓握油門的手感也是更能讓我接受的。
Racer RCR LIGHT SHORT 穿戴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手掌一塞再把魔鬼沾黏上即可,它既沒有拉鍊,也沒有其他繁複的穿戴方式,只不過對於過往習慣配戴長手套的我來說,要把外套完整地塞進手套內,就成了騎車前的例行工作之一,而袖口的魔鬼沾設計與其他品牌相較之下略有不同,鈎狀結構採用較短,外型與香菇神似的配置,與左側腕帶的環狀結構搭配之下,這樣的設計能降低魔鬼沾損耗,撕開時的聲響較小,手感阻力也不大。
除了運用 Neoprene 布料與 Polymax 防水透氣內裡外,手掌部分運用了山羊皮革,同時也在頻繁與握把接觸的部位,以密集排列的小凸點來提供止滑能力,而掌心靠近舟狀骨的位置配有軟式緩衝材質,雖然不像高階競賽手套那般具有更高階的防護力,但也能在意外當下減低傷害,拳眼處則是採用軟式的 PU 護具,同時也是一雙通過 CE 認證的手套。
有些讀者一定會好奇,為什麼這雙 Racer RCR LIGHT SHORT 會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取名? Short 我想就不用多作解釋,那至於 Light 呢? 答案就是具備了照明能力,在左手拇指第三個指節處配有一顆 LED,只要按壓圓形按鈕,就能切換恆亮、閃爍的方式,在夜晚環境下提供照明能力,如此一來就不用摸黑的在車廂內找東西,也不用掏出手電筒或手機,可說是相當直覺與快速,至於電力來源是透過兩顆 CR2032 鈕扣電池。
內容大綱
Racer HAILWOOD
有別於車友間常追求的 Alpinestars 或 Dainese,來自法國的 Racer 品牌似乎就沒有獲得太高關注,HAILWOOD 在分類上同樣屬於防水保暖抗寒手套,而且也是我最喜愛的長手套款式,至於為什麼三雙手套中,有兩雙防水保暖抗寒手套讓我選擇了 Racer 品牌呢?因為 Racer 成立於 1927 年,而品牌初期的主力是以設計、開發滑雪手套與護具,雖然與機車手套的性質有些不同,但防護的大方向並不會相差太遠,保暖更可說是 Racer 手套開發的核心價值,因此能給我產生足夠的信賴。
同樣都是防水保暖抗寒手套,不過從外型上來看,HAILWOOD 就沒有 RCR LIGHT SHORT 那般福相,那麼究竟該如何讓它提供保暖能力呢?採用 Thermofit Control 保溫內襯似乎就是個解決之道,從肉眼看上去與鋁箔有些類似,熱的傳遞可分為三種,分別是熱傳、熱對流與熱輻射,即使是車輛處於靜止的狀態下,騎士的雙手仍會慢慢散發出熱,更別提騎乘時手部撞風,熱能的散失可說是更為迅速,Thermofit Control 就是將熱能保留在手套內,減緩熱能散失的速度,雖然這樣薄博一層的保暖能力不及 Neoprene 布料,但是對於油門、煞車與離合器的操作手感更為優異。
降低溫度的方式有很多種,氣候也是一項關鍵因素,而最常見的就是台灣多雨氣候,HAILWOOD 使用了名為 Out Dry 的防水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先穿戴一層手扒雞手套,再鋪上其他皮革材質,不過這樣的防水技術並不是絕對,隨著水分吸收的越來越多會逐漸呈現飽和狀態,雨水就會慢慢的滲出 Out Dry 防水層。
防水保暖手套最大的難題既不是保暖,也不是防水,而是如何在防水與透氣間取得平衡,既要擋住水分入侵手套,又要同時讓手套內部的水氣向外散出,以維持騎士手部乾燥之下,就成為了一道難題。
談了防水與保暖機能後,HAILWOOD 在其他功能性也是面面俱到,掌心磨耗較高的部分也另外縫上皮革,不僅能提升對握把抓握的止滑性,更能讓手套的耐用性提升。
HAILWOOD 在拳眼護具採用一種名為 Ergoflex 的高惰性材質,用手指按壓可輕易感受到其具有相當彈性,在日常生活使用下可產生足夠的緩衝。
與 RCR LIGHT SHORT 相較之下,穿戴 HAILWOOD 的步驟就會顯得有些繁複,原因在於多了一條腕帶,但也能降低事故時手套脫離的機率,而兩處魔鬼沾的設計如同 RCR LIGHT SHORT,香菇外型的鈎狀結構與環狀結構搭配,同樣具有低磨耗、噪音小的優點。
Racer RCR LIGHT SHORT 與 Racer HAILWOOD 的差異性?
這兩雙手套雖然同樣具備防水保暖抗寒的功能,不過在等級上與使用感受卻有著相當大差異,以下我會針對保暖和操作手感這兩大項,以 1~10 的等級替兩雙手套評分,而防水能力這部分,由於購入 RCR LIGHT SHORT 後,幾乎是沒有遇到大雨等級的氣候,有待日後再替各位補充。
RCR LIGHT SHORT 雖然運用了 Neoprene 潛水布料,不過為了獲得更佳的保暖效果,手套本體也做得更為厚實,在操作油門、煞車、離合器的手感會較為模糊,而 HAILWOOD 則是以 Thermofit Control 保溫內襯來減緩手部溫度流失,如此一來能減少手套的厚度,提升抓握手感,只是保暖效果就沒有 RCR LIGHT SHORT 來得優異,由此可見保暖效果與操作手感成對比,就如同先前提到防水與透氣間的平衡性,那麼之前所配戴的 Alpinestars 防水保暖抗寒手套能獲得幾分? 我想它最終在保暖性能獲得 8 分,但操作手感僅能拿到 3 分。
※由於無法獲得條件相同的測試環境,防護性的差異就不進行比較
RST TRACTECH EVO R
看完兩雙偏向日常生活的 Racer 手套後,要來看看離現實較為遙遠的競賽手套,RST 是一間位於英國的人身部品製造商,對著名的曼島 TT 與 BSB 賽事有著巨大貢獻,而在這樣的高強度比賽環境下,在防護性方面自然不容馬虎,特別是將騎車視為職業的賽車手,雖然以編輯的立場來看,試車的嚴苛性遠遠不及賽事,但要是能在意外時減低傷害,多花一點錢投資在競賽手套上可說是相當值得。
TRACTECH EVO R 在主要材料上運用了兩層袋鼠皮,與牛皮手套比較之下,擁有較輕、薄的特性,不過薄這個特性在賽事中激烈的操作下,容易加劇手套的磨損,然而穿戴時對於油門、煞車與離合器的操作可說是易如反掌。
為了減輕手指按壓煞車、離合器拉桿以及轉動油門時對手套造成的磨耗,TRACTECH EVO R 在食指、中指與掌心做了加強處理。
而讓這雙手套提供優異防護性的重大功臣之一就是 Kevlar 克維拉纖維,也就是常被運用在防彈背心的材質,在同等質量下能提供比鋼鐵強五倍的抗拉能力,手套上黃黃的部分並不是生產上的瑕疵,而是另一種刻意展現技術力的方式,手套內裡也能看見大大的 aramid reinforced 標示。由於摔車時人類的本能會以雙手支撐,手掌處最常接觸的部位為舟狀骨,因此加入 TPU 滑塊提升防護性,在意外當下讓手掌以滑動的方式來減低阻力所造成的傷害。
TRACTECH EVO R 除了採用袋鼠皮與 Kevlar 纖維提供防護力,在關節處也是費盡許多苦心,像是隱藏在碳纖維材質的拳眼護具下,以及拇指關節處皆安裝了一塊黃色的高彈性緩衝材,猶如汽車堅硬的車體設計與安全氣囊的雙重保護,可有效減緩衝擊力。
無名指與小指的橋接式設計為頂級競賽手套相當常見的配置,能減低騎士落地時小指向外翻出的風險。
競賽時雙手出汗的機率大幅提升,在食指到小指的第二指節處設有透氣孔,增加騎乘時氣流引導至手套內部,降低手指因出汗而影響抓握感的狀況。
TRACTECH EVO R 的固定方式較為特別,除了手腕的束帶外,袖口處採用了雙魔鬼沾的設計,魔鬼沾也以較為常見的細長鈎狀與環狀結合,提供優異的穩固性。
比較喜歡戴哪一雙手套?
如果要我從三雙手套裡挑出一雙最喜歡的,坦白說還真的有難度,因為這三雙手套各有特色所在,還得依據騎乘時的氣候來搭配不同手套,像是去年三月份前往西班牙試乘 Ducati Diavel 1260 S,在海拔 1100 公尺的 Ronda,我仍覺得 Racer HAILWOOD 保暖能力有些不足;相較之下 Racer RCR LIGHT SHORT 的抗寒能力則是令人值得青睞,但手感較為含糊,對車輛的操縱會打幾分折扣,雖然 RST TRACTECH EVO R 在手感為三者中最好,但要是在氣溫 15 度以下的環境使用,手指也許會僵硬到連煞車都無法操作!
結語
除了試乘環境的差異下,車款與手套的合宜性也相當重要,就好像踏入高級餐廳時,不會是穿著短褲夾腳拖與無袖背心。至於開頭所提到的,這三雙手套只是「暫時解決雙手防護性的方案」,其實說穿了就跟女生的衣櫃一樣,永遠少了那麼一件衣服,雖然目前的氣候仍偏寒冷,但俗話說未雨綢繆,趕緊找個夏季通勤用的短手套,以及競技成分沒那麼多的長手套,又是另外的功課了。
其實手套的添購就如同買車那般,先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麼,而不是因為一個品牌,或是別人也擁有就一昧地追求,而手套就和大多數人身部品屬於消耗性產品,能有數雙手套交替使用,也能延長產品的使用週期,至於許多人難以接受的操作手感,我想這是可以習慣的,而且不戴手套騎乘機車,並不會讓你獲得比 MotoGP 賽車手更強的技巧,就像那些喜愛在山道中馳騁的騎士,戴了上好的安全帽,兩手空空的情況下,反倒在意外事故發生時,容易讓雙手遭受嚴重的傷害,有時間不妨去找雙手套吧!
不過在這裡也要奉勸各位騎士,人身部品的穿戴,僅是降低意外發生時所受到的傷害,並不是萬靈藥,擁有正確的騎乘觀念,才能在路上騎得長長久久。
◆Webike-摩托百貨:網格透氣手套 商品頁面 |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