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i和SHOEI哪個更好?」這應該是每個騎士都問過自己的問題,從HY大戰中的HONDA和YAMAHA開始,到B+COM和SENA,再到蘑菇和竹筍…不是會經常把它們弄混嗎?所以這兩個品牌中哪個更好呢?
這次,我們將收集使用者對Arai和SHOEI的實際配戴體驗來說個比較;讓我們開始吧!
內容大綱
回顧一下Arai和SHOEI
當被問到哪個更好時,都不能一概而論地斷定哪個更好,當你對某個品牌了解得越多,就會越喜歡它們,所以我們先從Arai和SHOEI簡單的品牌介紹開始。
Arai
Arai安全帽株式會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當時新井雄一郎 (Yuichiro Arai)先生在東京都中央區京橋創辦了一家帽子店,後來新井廣武 (Hirotake Arai)先生開始生產工作用防護帽,並在1950年公司改組為Arai Helmet Store Ltd.,至於摩托車用安全帽最初是以自制安全帽的形式出現的,因為廣武先生本身就是賽車手。
Arai在保護性能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將“ Arai SAFETY”設置為超越Snell標準的自身標準,並製造可保持高度安全性的安全帽。佩戴Arai安全帽征戰沙場的車手,包括Dani Pedrosa(他曾作為HONDA車手多次參加MotoGP,現為KTM的測試車手)及WSBK的傳奇人物Jonathan Rea。
SHOEI
Shoei的歷史始於1954年,由鎌田栄太郎創立聚酯加工製造商,並於1959年成立Shoei Kako Co.,Ltd.。
1960年,HONDA員工在鎌田先生經營的旅館住宿時,聽到了HONDA員工對外國安全帽的不滿,才開始製造摩托車安全帽。
1965年,被採用為HONDA技研工業株式會社(Honda Giken Kogyo)的專用安全帽,之後在美國、法國等地設立子公司,並在1980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安全帽制造商。
在MotoGP比賽中,Marc Marquez(包括他的弟弟Alex)和Bradley Smith等知名車手也都佩戴SHOEI安全帽。
兩大品牌哪個更好? 我們從使用印象來看一下
Webike也很好地承載了這兩個品牌的安全帽,從用戶中得到了很多良好口碑,可以感受到用戶對這兩個品牌喜愛。
以下,我們選擇了Arai用戶對SHOEI的評價,以及SHOEI用戶對Arai的印象,其中有些是來自於使用過這兩個品牌的用戶,或許能幫助你決定下一款應該購買哪款安全帽。
Arai用戶對SHOEI的評論
[まこと]先生VECTOR-X Kawasaki TAKE OFF的評價
一直以來我都是SHOEI的粉絲,不過最近因為喜歡Arai安全帽的舒適度,所以一直在用RX-7X。當我在最喜歡的摩托車店發現了“ VECTOR-X Kawasaki TAKE OFF”時對它一見鐘情,並立即購買了它。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它。
[yoshinory]先生對TOUR-CROSS3 DETOUR的印象
雖然SHOEI比Arai輕,但可惜不適合我的頭型,且眼鏡的鏡腿部分會夾在內襯中。
除非TOUR-CROSS3這種形狀停產,否則我會繼續使用它。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此產品嗎? ⇒ 是的,我會推薦。
[た~け]先生對RX-7X HAYDEN LAGUNA的印象
雖然不知道它的通風效果與SHOEI X14相比會是如何,但就通風效果而言它一點也不遜色。
至於貼合度,剛好我的頭型相當適合Arai,或者說像SHOEI那樣不把所有的內墊都貼上就剛好合適…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kaniboku]先生對VZ-Ram GHOST的印象
在這次的購買中,SHOEI J-Force IV是最有潛力的產品,然而新款的Arai四分之三安全帽,基礎性能的提升及複合式定位吸引了我,最後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並出於安全的考慮選擇購買了它。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shumax]先生對RX-7X的印象
雖然以前從事過摩托車行業,但這是第一次購買Arai的安全帽,Arai安全帽的貼合度比SHOEI的X-FOURTEEN要好很多,也正因如此,很多國內外的賽車手都在使用。
大多數人選擇Arai是因為它的貼合性和安全性!如果繼續以不合身的狀態下騎乘可能會傷害到頭部;接下來我們來看看SHOEI使用者的聲音,除了合身和安全外,SHOEI用戶會選擇哪種帽子呢?
SHOEI用戶對Arai的評論
[persiame]先生對J-CRUISE II的印象
我一直在用Arai的MZ,本來下一款想買Arai的VZ-RAM PLUS,但在店裏試戴J-CRUISE II的時候發現它的貼合度比較好,而且內置遮陽鏡片和微調下巴帶使用起來也很方便,所以就決定選擇SHOEI! ……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まぼ]先生對Z-7 TERMINUS的印象
因為換了車,所以一直想換成SHOEI或Arai的全罩式安全帽,但是因為價格昂貴一直沒能下定決心,終於還是如願以償地買了SHOEI Z-7,因為我幾乎只在通勤時使用,所以在當時很糾結要買GT-Air或是Z-7,但是因為Z-7的設計和輕量化,讓我決定購買Z-7。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ふらむ]先生對X-14的印象
以前我一直戴著Arai RX-7RR5,但是用了3年就不得不更換,由於以前父親騎車時戴的是SHOEI,所以我對它很好奇,於是購買了我的第一個SHOEI安全帽。
Arai RX-7RR5感覺把我整個臉都被包裹住,而X-14的感覺是頭部被緊緊包裹的臉頰被固定住。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まるちー]先生對J-FORCE IV的印象
・風噪比SZ-F略小。
・我意識到風噪方面一直是Arai<SHOEI…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こう]先生對GT-Air II的印象
我也考慮過Arai等其他品牌,但是因為GT-Air II的流線型設計和內置遮陽鏡片,讓我決定購買它。
您會向朋友或熟人推薦這款產品嗎?⇒ 是的,我會推薦。
很多用戶選擇SHOEI因為它的貼合性,還有一些用戶是因為帽體設計和配件而選擇SHOEI。
可能有很多人都認定某個廠商適合自己的頭型,因為有諸如“ Arai head”和“ SHOEI head”之類的都市傳說,但是在安全性方面,SHOEI跟Arai一樣也都符合用戶的理想,看不到有負面評價。
印象總結
畢竟大多數人選擇安全帽的標準是 “合適”,因為騎摩托車一定要戴安全帽,所以一頂戴著不舒服的安全帽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也不希望安全帽讓你頭疼。
筆者多年來一直使用的Tour Cross 3迎來了退役,正在尋找下一個要購買的安全帽。在接下來的篇幅中,我想介紹一下經過半年考慮後買下的安全帽,以及我買下它的原因。
結果筆者買的安全帽是…?
我從來沒有像上面提到的用戶印象中的Arai和SHOEI那樣,通過貼合度來選擇帽子,因為貼合度可以通過增減內襯厚度來改變,所以我選擇帽子的重點,是對我當時所騎乘車輛的搭配度。
之前我佩戴Tour Cross 3是因為騎著Serow,但即將從Serow換成VTR!在這種情況下,我決定要買全罩式安全帽,候選的是Arai 的RAPIDE-NEO和SHOEI Z-7。
如果我騎乘的是超級運動車款,那毫無疑問會選擇安全帽廠家的全罩旗艦款,比如RX-7X或者X-14,但VTR是一輛可以休閒騎騎的車,所以我不會選擇旗艦款,最後我買了Z-7 ZORK,因為它很酷。
購買決定
RAPIDE-NEO在評選過程中落選的原因是嘴部空間太緊,如果是從全罩⇒全罩的人可能不會在意,但我是從冒險帽款換到RAPIDE-NEO的時候,就會感到呼吸困難。
我不確定是MRI恐懼症還是幽閉恐懼症,但當時勾起了我的恐懼感只好含淚放棄。相比之下,Z-7雖然感覺有點擁擠但已經可以接受;沒想到過去的創傷會成為我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Z-7的ZORK的造型設計很沉穩,但彩繪又有些張揚,平衡點恰到好處。這頂安全帽的彩繪讓人聯想到霓虹燈管,猶如電影《創》的賽博朋克的風格。
使用一個月的印象
結果我很滿意!通勤的第一天就充滿了新鮮感,以至於讓我覺得通勤很有趣,首先要提到的是壓倒性的安靜。與新的Tour Cross 3相比差異可能很小,但是我的Tour Cross 3可是陪我度過了5萬公里的旅行,長久使用下造成的老化已經讓風切噪音大到讓我意識到要換新的了,相比之下Z-7就非常安靜,如果要比喻的話,那靜謐性仿佛是一輛轎車。
另一個最大差別就是風阻,Tour Cross 3由於遮陽帽沿與嘴部通風口的關係導致高速行駛效果不佳,在風大的高速公路上還要擔心受撞風影響使脖子受傷。
在Z-7上就沒有問題問題,Z-7還會給你一種與風成為朋友的錯覺,加上Z-7的重量更輕,就算長時間佩戴時的肩膀也幾乎沒有疲勞感。
對於Tour Cross 3用戶來說,這可能並不有趣,因為我寫下了我喜歡的觀點。我打算在不久的將來等我有更多的錢,再買第二代Tour Cross 3,不是說Z-7不好,而是我打算全都要。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在描述Arai或SHOEI誰更好時,我意識到了Arai和SHOEI各自的優點,接下來我應該會購入一頂RAPIDE-NEO,屆時再寫心得與大家分享。
最後,建議大家在購買安全帽時能多試幾款來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而不受“Arai”和“SHOEI”或其他品牌的約束。
相關新聞頁面
複合式安全帽款是一種結合了全罩式和越野用的特色帽款,有著全帽的外型與功能也…繼續閱讀
Arai在今年(2020)在能保護整個頭部、擁有高效防護性能的全罩式安全帽產品線…繼續閱讀
GT-Air是SHOEI旗下配備內藏式遮陽鏡片的豪華旅行版全罩安全帽。 現在這款繼承G…繼續閱讀
資料來源 「Webike magazine」
「Webike 台灣」編輯部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