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000F Concept開發者專訪:曾考慮CB400SF或CB650R風格?

日前在日本袖浦森林賽道舉行的「CB FAN MEETING / CB粉絲見面會」中,我們專訪了本田技研工業二輪・動力產品事業本部二輪事業統括部 大型FUN Bike負責總經理 坂本順一,在與丸山 浩先生同台對談後,他向我們揭露了這款全新「CB」概念車背後的開發秘辛。

CB1000F歷經疫情中斷、再度重生的開發計畫

編輯部:

感謝您撥冗接受訪問。首先想請教,2020年發表的「CB-F Concept」當時HONDA曾明確表示不會量產。前一款是以CB1000R為基礎開發,而這次的「CB1000F Concept」則是以新款CB1000 Hornet為基礎,是這樣嗎?

坂本順一(以下簡稱坂本):

是的。

編輯部:

那麼在CB1000 Hornet推出後,為何會決定再次選擇以CB-F風格為基礎,打造概念車型呢?

坂本:

其實前代「CB-F Concept」當初是因疫情影響而不得不調整整體事業計畫。原本的確是以量產為前提來開發的。

編輯部:

也就是說,當時是以量產為前提開發的。

坂本:

沒錯。雖然「CB-F Concept」專案中途遭到終止,但我們始終認為「CB」血脈必須延續下去。身為企劃部門負責人,我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機重新啟動這個概念。當CB1000 Hornet的開發正式啟動時,「CB1000F Concept」的專案也幾乎同步展開。這個專案特別召集了一群將成為未來HONDA中堅力量的資深年輕工程師來參與這項開發。

編輯部:

您所謂的「年輕」是指30多歲嗎?

坂本:對,主要是以40歲以下的成員為核心團隊。

主導「CB1000F Concept」開發的本田技研工業二輪・動力產品事業本部二輪事業統括部 大型FUN Bike負責總經理 坂本順一。

在大阪摩托車展上亮相的「CB1000F Concept」,不僅吸引了HONDA粉絲的關注,更受到整個摩托車業界的矚目。

雖然「CB1000F Concept」已呈現近乎量產車的完成度,但方向燈及後擋泥板等部件尚未安裝。

 

坂本:

其實在開發初期,我們並未特別鎖定「F」風格。當時唯一設定的條件是「日式街車」——也就是以圓燈為設計特徵的標準街車造型。基於這個方向,團隊共提出了五種方案:包括F系列風格外,還有Super Four風格、CB650R的進階版、更偏向運動風格的版本,以及實用取向版本,但最終,團隊一致選擇了「CB1000F Concept」。

曾考慮採用Super Four風格的設計。考量到「CB1000F Concept」的設計理念,相較於CB1300SF,其實更接近CB400SF的風格。

搭載E-Clutch的CB650R進階版設計也曾是候選方案。以車架形狀等考量因素來說,這個設計方向其實也相當具有整體協調性。

編輯部:

也就是說,「F」風格是從五個方案中脫穎而出的。

坂本:

是的。不過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方向,我們特別在日本與歐洲召集用戶,透過設計草圖進行問卷調查。

編輯部:

所以「CB1000F Concept」是定位為全球車款?

坂本:是的,這是一款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概念車。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在日本或歐洲,F風格都獲得最高的支持度。選擇這個設計方向的用戶,大多對過去的CB-F車系相當熟悉,並特別重視像是後座含雙人座墊的長度、椅墊厚度等細節,他們認為這樣的設計可以「載人騎乘更舒適」或「載物更方便」。這也讓我們重新意識到,消費者第一眼所注意到的,往往是這些實用層面的細節。

編輯部:

原來如此,也就是說,「CB1000F Concept」最終是以多功能街車的定位獲得市認可呢!

 

頭燈採用上下分離式圓形LED設計。在坂本先生提出的幾個條件中,「圓形頭燈」是絕對必要的項目。

這組座椅也是根據用戶問卷調查結果作爲獲選的原因,因其便於雙載與載運物品。

尾殼與尾燈原本採用更纖細、更具運動化的設計,經坂本先生要求修改後才定案為現行樣式。

設計與功能性的拉鋸戰  

編輯部:在與Hornet同步開發的情況下,設計方面應該遭遇不少挑戰吧?特別是車架結構既定的情況下,油箱的設計是否特別棘手?  

坂本:

確實如此。要呈現F車系特有的「縱向緊湊長油箱」造型相當困難。除了受到車架限制之外,空濾箱的體積也大幅影響油箱造型。團隊在避開車架結構的同時,還需確保空濾器的容積,這部分耗費極大心力。初期的設計版本中,油箱位置較高、寬度較大。經過多次修正後,我們最終在造型與騎乘姿勢之間取得理想平衡。雖然目前尚未公布具體油箱容量,但可確保符合公升級街車應有的標準規格。  

編輯部:畢竟油箱容量確實是重要的關鍵要素呢。  

坂本:是的,尤其現在加油站數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這一點更顯得重要。

油箱設計的最大難題在於突出的車架結構與空濾箱體積

編輯部:此次概念車的儀表設計在發表後引起不少討論….  

坂本:

我們當然也考慮過TFT液晶與傳統指針樣式。據說團隊內部曾為此烈討論過。我個人對兩者並無強烈偏好,不過團隊最後決定採用TFT液晶儀表,關鍵在於它能實現智慧型手機連動的功能。雖然從比例美感來看,指針式儀表確實更經典,但考量到現代騎士的實際需求,手機連動幾乎成了不可或缺的功能。雖然不少騎士會加裝手機架,但我們也聽聞不少手機損壞的案例。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我們最終決定將手機整合功能納入儀表設計。其實我自己就曾摔壞過兩次手機,因此非常理解團隊優先考量實用性的決定。  

編輯部:所以這項功能是透過藍牙與手機連動?  

坂本:對,搭配Honda Roadsync系統。隨著系統持續升及更新,未來操作將會更便利。我們理解這項選擇存在正反兩面評價,但仍堅持採用液晶儀表的方案。  

儀表採用5吋TFT液晶顯示幕。雖然也曾考慮傳統指針式儀表,但最終基於操作便利性考量選擇了液晶款式。

開關配置簡潔俐落。獨立設置了模式選擇開關,以及用於操作儀表的十字方向鍵。

右側配備啟動/熄火開關與危險警告燈開關。煞車油杯採用透明設計。

基於 Hornet 但專屬調校,著重都市騎乘  

編輯部:這次所使用的引擎基本上是沿用 Hornet 的規格嗎?  

坂本:雖是以Hornet 為基礎,但若直接套用會偏離「標準街車」的定位,因此我們針對進排氣系統、凸輪軸等進行了專屬調校。  

編輯部:是著重於中低轉速域的設定嗎?  

坂本:沒錯。我們刻意大幅抑制最大馬力,轉而強化中低速域的扭力表現,讓它在街道騎乘時更顯暢快。儘管這具引擎的原型來自CBR1000RR,但經過調校後,更適合日常與都市的騎乘需求。  

編輯部:聽起來相當令人期待。  

坂本:敬請期待。  

引擎與Hornet相同,以2014年式CBR1000RR的引擎為基礎。雖然Hornet標準版即可輸出152 PS馬力,但「CB1000F Concept」特別調降峰值功率,強化中低速域的動力表現。

車架基本上與Hornet共用相同的鋼製結構。由於沒有下桁架的設計,更加突顯引擎的存在感。

排氣系統採用無排氣閥門的專屬設計。從Megaphone造型的排氣管來看,預計將呈現具有飽滿低音、令人愉悅的四缸引擎聲浪。

編輯部:腳踏部分與Hornet有差異嗎?  

坂本:腳踏的位置與結構基本上與Hornet相同,但採用專車設定。  

編輯部:是指包括彈簧係數等細部參數都有所調整?  

坂本:是的,整體設定更加偏向舒適取向。  

編輯部:整體車重大約會是多少?  

坂本:Hornet 是212公斤,這款會略重一些,但差距不大。當時我要求團隊「絕對要控制在215公斤以內」,他們也承諾會達成目標。以公升級距車款來說,這樣的重量算是非常輕巧,比起日本駕訓班使用的CB400SF基礎車款(重量超過200公斤),這個重量對於剛升級到大型駕照的騎士來說應該還算友善。  

前避震雖與Hornet同為倒立式前叉,但採用偏軟調校,搭配NISSIN輻射卡鉗

後搖臂外型看似與Hornet相同,但後避震看起來同樣採取偏向較軟、舒適化的設定

後煞車亦採用NISSIN卡鉗,此部分規格基本上與Hornet相同

作為新世代「CB」的多元發展  

編輯部:這款車的主要競爭對手應該是KAWASAKI Z900RS吧?但從引擎規格來看似乎有明顯優勢?  

坂本:沒錯,從數據上看我們確實具備一定優勢。但我認為 Z900RS 本身的產品實力非常強大,與其說是競爭對手,更希望是共同推動「標準街車市場」的重要角色。疫情過後,有不少新騎士正尋求升級選項,若整個產業不齊心努力,日本的摩托車市場只會繼續萎縮。  

編輯部:這款車選擇在CB1300SF 停產後推出,是不是被視為後繼車型?  

坂本:其實不算是後繼車。這與過去「有膽就來騎」的Big One企劃完全不同,而是為了呼應時代需求,所提出的全新「CB」概念。  

編輯部:這次採用鋼製車架,也許會吸引想參加NK街車賽事的玩家。這方面有特別考量嗎?  

坂本:有的。其實我學生時代也參加過NK賽事,所以這次特別委託 MORIWAKI 打造了一款概念賽車。他們非常投入,開發過程也相當認真,我們希望藉此推廣 NK 賽事,同時也期待有更多改裝品牌加入,讓這類入門賽事更加豐富多元。

編輯部:真的是令人非常期待。最後,請對CB車迷說幾句話吧!  

坂本:「CB」在我心中象徵著摩托車的基準,是極具重要的定位。未來我們會持續在售價、重量、性能與科技配備之間找到最佳平衡,成為未來摩托車時代的標竿。我希望能讓騎士長期擁有,持續玩樂的車款,就像 MORIWAKI 或 BEAMS 的改裝示範車那樣,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風格與創意。未來我們也會持續定期更新,讓資深騎士能感受「輕量化CB」的全新魅力,讓年輕騎士則能能自然地從GB或Rebel系列升級上來。這是一台為新世代而生的CB,懇請大家多多支持,敬請期待正式上市。  

編輯部:我們也非常期待這款車的上市。感謝您今天的分享!

作為HONDA次世代代表「CB」開發的「CB1000F Concept」,從本次訪談能感受其完成度之高,令人迫不及待想趕快見到實車。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