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時代的Game Changer:初代公路最強跑車YAMAHA YZF-R1!

「Game Changer」一詞源於體育界,指的是能夠瞬間扭轉局勢的選手。初代YZF-R1以其突破性的設計,顛覆了摩托車界的固有認知,成為當之無愧的「Game Changer」。它如同賽場上力挽狂瀾的英雄,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摩托車世界。

在那個時代誕生的獨一無二的概念

1988年至2002年間,Superbike世界錦標賽的規則限制了四缸引擎的排氣量上限為750cc。 因此當時超過750cc的跑車,即使擁有運動的性能,如Yamaha YZF1000R Thunderace,其5速疏齒比變速箱的配置,也更貼近高速旅行車的定位。750cc仿彿成為四缸超級跑車的巔峰,孕育出RC30和OW-01等賽道利器。

Honda則是另闢蹊徑,選擇了略小的900cc排氣量,並搭載了輕巧緊湊的引擎,推出了CBR900RR。1992年問世的初代CBR900RR,儘管最大馬力124PS略遜於其他廠商的旗艦車型,但其185kg的乾重,幾乎等同於600cc級距車型,開啟了大排量超級跑車的新紀元。 Kawasaki緊隨其後,於1994年推出ZX-9R,將ZXR750的引擎擴缸至899cc,搭載了139PS的強勁引擎。 然而215kg的淨重量表明其設計更偏向全能型,兼顧高速巡航性能等多方面需求。

 

初代YZF-R1的駕駛給許多騎士帶來了震撼,顛覆了當時的跑車常識

其纖細的前視圖,讓人難以相信裝載了1,000cc四缸引擎。

 

HONDA 革命性的理念主張輕量化車身,即使犧牲排氣量和馬力,也對整個摩托車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CBR900RR 獨樹一幟,持續進化。然而在1997 年的米蘭車展上,YAMAHA 攜初代 YZF-R1 (4XV) 驚艷亮相,其 150PS 最大馬力和 177kg 乾重震驚了全球騎士。

當時HONDA CBR1100XX Super Blackbird 以 164PS 的馬力稱霸,超越了公路霸主KAWASAKI ZZ-R1100 的 147PS。而 R1 的重量甚至比同期 CBR900RR 的 183kg 還要輕 5kg。在沒有專為 1,000cc 四缸摩托車設立的賽事級別的年代,R1 的誕生純粹是為了追求公路駕駛性能和樂趣,其概念就是「彎道之王」。

R1 不僅兼顧了速度和操控樂趣,其緊湊的車身和易於操控的引擎,即使是新手也能輕鬆駕馭。據說初代 R1 發售時,某家製造商的測試車手曾表示:「騎 R1 真的太有趣了!我們做不出這樣的車。」R1 以「彎道之王」之姿征服了道路,甚至讓其他製造商的測試車手也為之傾倒。

 

顏色方面,初代相提供了白色系和藍色系兩種選擇,兩者的形象大相逕庭。

紅白色調

深紫色藍金屬

開啟了跑車新篇章的YZF-R1

初代YZF-R1搭載全新設計的998cc直列四缸DOHC 5氣門引擎,採用創新的三軸佈局,將主軸上移,副軸下移。這種設計相較YZF1000R ThunderAce,縮短引擎長度約80mm,且汽缸與曲軸箱一體化的結構,使引擎本體重量減輕近10kg,實現了驚人的輕量化。

傳動系統方面,YZF-R1從ThunderAce的5速變速箱升級為6速變速箱。齒比經過精心調校,1檔從2.571變為2.600,5檔從1.035變為1.200,新增的6檔齒比為1.115。這樣的齒比設定呈現出完全的交叉比例,即使是最高檔位,其齒比也難以被視為巡航檔,充分展現了YZF-R1的運動基因。

為了提升操控性,YZF-R1還搭載了YAMAHA引以為傲的EXUP排氣控制系統,使得這款高轉速引擎更加易於駕馭。

作為1000cc四缸引擎,它是極其緊湊的,能夠發揮出150PS的最大馬力

由於傳動系統的雙層結構,離合器蓋的位置較高

通過各部分的輕量化,包括將曲軸箱和汽缸一體化,降低了引擎本體的重量

使用向上設置的吸入口的Mikuni製BDSR40化油器,屬於下降式化油器

排氣管裝有由馬達驅動的排氣裝置 EXUP

與緊湊的車體結合的粗壯的排氣管,也是設計上的一個亮點

 

卓越的運動性能的底盤

作為 Yamaha 跑車的象徵,YZF-R1 搭載了名為 Delta Box II 型的主車架,以緊湊設計和敏捷操控著稱。 與當時征戰 Superbike 賽事的 YZF750SP 相比,YZF-R1 車身尺寸更為緊湊:全長 2035mm,軸距 1395mm,而 YZF750SP 則為 2070mm 和 1420mm。

儘管軸距僅縮短了 25mm,但 YZF-R1 的 582mm 後搖臂卻佔軸距的 42%, 這是其操控性能的關鍵。 得益於引擎使用雙層結構的傳動系統縮短了引擎長度,搖臂軸心位置得以向前移動,成功實現了軸距縮短和搖臂加長的雙重目標。

這種設計賦予了 YZF-R1 敏銳的操控性和易於掌控的平衡。 再加上 41mm 直徑倒立式前叉和 135mm 長行程,YZF-R1 的懸吊系統即使在崎嶇路面也能展現出色的操控性,這在當時的超級跑車中實屬罕見。

 

YAMAHA引以為傲的Delta Box II車架在賽道上經過磨練,實現了輕量與剛性的完美結合

以緊湊的引擎為中心,集中化車身重量

當拆開整流罩後,特別是搖臂的長度在側視圖中非常顯眼

 

永不褪色的「彎道最快」概念

自從 Yamaha YZF-R1 橫空出世, 引發了公升级超級跑車的熱潮,也促使世界超級摩托車錦標賽 (WSBK) 將四缸引擎排氣量上限提升至 1,000cc。 可以說YZF-R1 成為了遊戲規則的改變者,初代 YZF-R1 所提出的「彎道之王」概念,一直延續至第二代 5JJ 型號。

然而,從第三代 5PW 型號開始,燃油噴射系統的導入,以及 WSBK 規則的變化,使得 YZF-R1 的設計方向逐漸偏向賽道競技。 第四代 5VY 型號之後,YZF-R1 更徹底轉型為賽車規格。 Yamaha 宣布 YZF-R1 將不再符合歐盟五期環保法規,並於 2024 年停產公路版車型。 YZF-R1 的未來充滿未知,它甚至有可能從產品線中消失。 儘管如此,對於喜愛公路騎乘的車迷而言,4XV 和 5JJ 型號依然是難以取代的經典跑車。

數字速度表和模擬轉速表組合的賽車風格駕駛艙

後避震採用帶有氣筒的全可調式設計

腳踏設計堅固,煞車總泵是Brembo製造

換檔桿通過車架上的孔,向上延伸至曲軸箱

前剎車採用不同口徑的對向車四活塞單體卡鉗和298mm直徑的碟盤組合

後剎車是對向車雙活塞單體卡鉗配合245mm直徑的碟盤

鏈條尺寸為530,後輪胎為190/50 ZR17,對於1998年來說非常寬大

後搖臂長度為當時摩托車中罕見的長達582mm,創造出高運動性能

 

YZF-R1(1998)主要規格

  • 全長×全寬×全高:2,035×695×1,095mm
  • 軸距:1,395mm
  • 座高:815mm
  • 淨重量:177kg
  • 引擎:水冷四衝程四缸DOHC五氣門 998cc
  • 最大馬力:150PS/10,000rpm
  • 最大扭力:11.0kg-m/8,500rpm
  • 油箱容量:18.0L
  • 變速箱:往復式6檔
  • 剎車:前=雙碟,後=碟
  • 輪胎:前=120/70 ZR17,後=190/50 ZR17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
フォローしよう

最新情報をお届けしま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