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車庫】追著風的青春!YAMAHA「RZX135」

在光陽引進 HX 135 王牌之後,市場上掀起了運動街跑的風潮。

 

有別於一般商用街車的外觀,搭配小頭罩與較為流線的外型,在當時成功謀殺許多年輕人的目光與荷包。

 

 

而在當年 Yamaha 還是雙雄割據的時候,萬山推出的 RX125 在市場上也獲得不錯的佳評,但論外型依舊無法與富有運動感的 HX 135來較量。

圖片取自老車名人 AR東的部落格

 

當時這類輕檔街車在那個年代實際上與「競賽」是搭不上關係的,特別是以台灣的用車環境而言,載人、載貨、把妹通通一把抓的狀態下雖說全能但又少了些速度的激情。

圖片取自網路

 

另一方面,功學社則推出偏向 Enduro 車型的 DT 125 在市場上獨佔頭熬,雖說在當時能飛飛跳跳的車種相當熱門,但依舊與速度兩字畫不上等號,眼看著王牌在市場上大放異彩,Yamaha 看在眼裡自然不是滋味。

 

圖片取自網路

捲土重來 混種猛獸誕生

終於,在1985年萬山結束營業後,功學社與日本山葉合資成為台灣山葉機車後,以日規 RZ 125 為藍本,推出一輛外型流線,充滿運動感的街跑車款「RZX 135」並取名「追風」。

 

同樣有著小頭罩,搭配下擾流與搭載 YEIS 技術的 133c.c. 空冷引擎,還有鋁合金輪圈與加速排氣管,具有 GP 賽車車廠的光環加持,加上引擎構造比起王牌較為簡易,維修成本較低的優勢,甫一上市就造成空前的熱賣。橫空出世的追風,也讓光陽在同年推出改款的 HX 135 RS 版本。

日規的RZ 125,雖然在引擎(水冷)及後搖臂/懸吊(中置單槍)上與 RZX 135 不同,但是那五爪十幅的輪圈可是延續到 RZX 135 上。

 

初代 RZX 135 黑紅灰金的配色在當時有些 Suzuki 華特狼的味道。

 

面對對手王牌的改款,科技樹亂點的 Yamaha 總是能夠變出些不一樣的玩意兒來迎擊。這次推出了更具有跑格的 RZR 135。

 

以同門大師兄 TZR 250 外觀與塗裝為發想,全整流罩的設計在外觀上更有 GP 賽車的感受,戰力更強的 RZR 135 在推出後可是打的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Yamaha TZR 250 1KT

 

搭載著全新整流罩與三環表的 RZR 135 雖然整備重量較重(117kg),但是相較於對手只有街跑的外觀, RZR 135 可是將戰鬥水平拉至另一個高點。

YEIS 技術 省油好騎拚第一

雖然沒有王牌的 ATAC 技術,但是 Yamaha 卻有個更簡單的機構來讓低轉速扭力輸出照樣亮眼, Yamaha Energy Induction System (YEIS),是 Yamaha 開發的引導進氣系統,主要是在二行程簧片閥引擎的化油器與簧片閥之間加裝一個旁通室,藉由混合氣不斷的進、出旁通室,緩和簧片閥打開瞬間負壓過大的缺點,可降低經過化油器之混合氣的脈動,以增進低、中轉速域之動力。

 

就這樣,直到 1992 年停產為止, RZX/R 135 大多是在配色上做改變,這算是 Yamaha 的強項嗎?大叔不多做評論,只知道在 1989 光陽推出 NSR 150 後,追風再也無力追上前方那道龍捲風了....

 

這輛同樣由車主老爹費心整理的追風,在料件的收集上比起王牌要容易許多,讓我們來看看這輛經典的 RZX 135 追風吧。

 

同樣採用方形小頭罩設計的 RZX 135 ,透明風鏡在視覺上的效果大於實際擾流,不像對手王牌那樣將車名大剌剌的置於其上,追風的車頭只有低調的「YAMAHA」logo。

 

在頭罩旁有「Sport Production」字樣。

 

大燈採用方形玻璃燈組,燈泡規格為 35W 鹵素雙芯燈泡。

 

大燈組為 XANADU 製。

 

儀表則維持八零年代日系雙錶風格,左為時速表、右為轉速,油量指示與其他資訊則集中在中間。

 

鑰匙孔則只有關、開與鎖定功能。

 

在那個只有腳踩發動的年代,右手把總成一樣只有油門座而已。

 

許多控制開關都集中在左手把上,相較於王牌的科技性,追風的開關就顯得陳舊不少,最下方的撥桿是阻風門開關。

 

前方向燈位於頭罩下方兩側。

 

頭罩下方的設計沒有王牌來的精緻,但是前叉同樣效法王牌採用外露式的土封設計。

 

打洞碟盤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制動力道略輸王牌。

 

雙色前土除,加長的土除下端能抑制前輪帶起的泥水。

 

18吋的五爪十幅旋風式輪圈,相當有特色。

 

RZX 135 的油箱蓋簡潔有力,可與後期的愛將通用,但是鎖仁要稍稍修改。

 

與王牌的造型相較之下,追風的油箱線條較為平順。

 

喇叭位於汽缸頭前方,造型與位置真的較為簡潔。

 

這顆引擎據說是由 RX125 擴缸後的空冷引擎加上 DT125 的六速變速箱而成,為了與對手平起平坐,排氣量也設定在微妙的 133c.c.。

 

變速箱油交換量為 600c.c. 這位置可別認為是機油加入口喔。

 

同樣具有下擾流罩的配置。

 

化油器為 MIKUNI 製,鋼索阻風門的設定也與初代 1MH 的手拉阻風門不同,所以應該是引擎代號 3GS 的二代車款專屬。可以看到在汽油濾心後的圓管嗎,那就是 YEIS 旁通室的通道。

 

「Made In Japan」驗明正身。

 

133.c.c的排氣量可說是為了台灣地區而量身打造的。

 

油箱開關位於油箱側邊,利用旋轉的方式來對化油器給油。旋鈕下方則是汽油濾芯。

 

沒有增加車重的啟動馬達,只有利用右腳踩發的啟動桿。

 

腳踏也是維持前後一體式設計,採用鋁合金鑄造。

 

較為特別的是在前後腳踏中間有塊突出的止檔設計,這是避免讓後座乘客的腳尖踩在排氣管上。

 

左側雖然沒有排氣管,但腳踏上同樣具有止檔設計。

 

閃亮亮的加速尾管。

 

後搖臂採用方形鋼管設計,搭配鼓式煞車。

 

後輪同樣採用18吋設定。

 

避震器並未像日規的 RZ 125 那樣使用中置單槍,而是選擇成本較低的雙槍設計。

 

原廠就有的中柱設計。

 

坐墊同樣採用一體式設計,但是利用泡棉削出高低差。

 

車側飾蓋上RZX 135。

 

左側蓋上的鑰匙孔是控制椅墊開關。

 

拿起椅墊後,可以看到噴合油油壺。

 

在後座下方都有設計駐車扶手。

 

左側更有安全帽扣環,讓騎士下車時不用帶顆「頭」到處跑。

 

「追風」相當有意境的命名。

 

後尾燈組呈現梯形設計,方向燈也是融合在尾燈座左右,並未採用分離式設計。

大叔碎碎念

當年「王牌」與「追風」究竟誰比較快?

 

雖然雜誌社有測試過HX 135 與 RZX 135的尾速,但是在 HX 135 SS 版本問世後再也沒有正式一較高下,這答案始終在星期六的夜晚輪番考驗著集結在大度路上的騎士與旁觀的群眾心中.....

 

這回有幸採訪到當年的大度路雙雄,真的要感謝車主老爹的協助,若是沒有這些有心的玩家將這些經典車款搜集,我們只能在照片或是老雜誌上回憶這些車款的身影,這也是編輯部製作經典車庫的初衷,希望能透過本站留下更多歷史的回憶。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對活躍於八零年代的王牌與追風來說,應該是最好的寫照。

 

我是大叔,下次見

 

原文出處:[經典車庫] 追著風的青春!YAMAHA RZX 135

 

資料授權「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Webike台灣」編輯部編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