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綱
追求人車合一!這樣改裝人人都能是車神!
騎車最高境界無疑是「人車合一」—無論車輛動或靜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但是原廠的設定真的夠你用嗎?對於初次嘗試的新手而言,下賽道究竟要更動哪些改裝部件往往摸不著頭緒,我們來淺談賽道與車輛之間的設定,看看什麼樣的改裝可以在賽車場上獲得更好的表現。
一步步調整,持續進化車輛可以更符合車手的操駕習慣,改裝不必非要一次到位,先釐清怎樣的車輛設定是適合自己的條件吧!
目錄1. 制動煞得住,進彎沒壓力
2. 操控自由,迎刃有餘
|
制動煞得住,進彎沒壓力
賽車比的不只是速度,煞車更是帶來更快單圈的重要因素。
煞車手感的細膩度與煞車力道直接影響過彎的速度和路線的判斷,在過彎時盡可能截彎取直以最快速度通過彎道。
從入彎、彎中、到出彎的細節與制動表現密不可分,入彎前快速煞到合適的車速進彎或是彎中微帶煞車增加前輪抓地力不僅能以更快的速度過彎,也能給予車手在過彎時獲得信心,更考驗制動系統的性能。
※點選圖片或下方連結可直接開啟該分類商品頁面。
煞車碟盤如果要改善制動性能,第一個想到先改卡鉗? 其實碟盤對於制動表現有極大的影響, 市面上改裝碟盤百百種,快速帶大家了解一下。 材質種類:不鏽鋼、鑄鐵、複合材質。 不鏽鋼與鑄鐵主要差異在含碳量,鑄鐵由於質地較軟制動表現佳,而不鏽鋼則有易取得、加工彈性大、不易生鏽等優點。 複合材質具備耐高溫和輕量化的特性,以碳纖維或陶瓷座為主要材質,通常使用在廠車或頂級仿賽上,但未達工作溫度不具任何煞車力道。 形式種類:固定碟與浮動碟。 原廠大多標備固定碟,但是與來令片咬合會有無法完整貼合的狀況,為改善煞車力道, 浮動碟有內、外盤的設計,透過連接內外盤的浮動扣可以讓外盤作細微的橫向位移達到與來令片更緊密的貼合提升制動效果,另外內外盤之間的縫隙也提供散熱效果避免碟盤因熱脹冷縮變形。 外型種類:圓碟與浪花碟。 改裝碟盤打孔設計能增加散熱效果,而劃線/槽設計除了散熱也能有效排除粉塵維持優異的煞車性能。 浪花碟的設計比圓碟重量更輕,更多表面積撞風提升散熱效果,但是浪花形狀位於咬合面上對煞車皮的磨耗較大。 建議:有限預算的新手可以選擇不鏽鋼浮動圓碟,因為此類型的碟盤好取得也有助提升煞車性能,而門檻較高的車手們對於透過鑄鐵浮動圓/浪花碟取得進一步的制動力提升。
|
來令片以最少的成本提升制動力可以先從來令片下手。 常見來令片的材質可分為三種:半金屬燒結、金屬燒結、複合材質。 半金屬燒結由金屬、鋼、銅纖維製成,耐一定的高溫,但磨耗性差。 金屬燒結以金屬粉末經過高溫和高壓處理,有較佳的煞車表現,但對於碟盤的攻擊(磨耗)性強。 複合材質具有結構性強的特性,像是碳纖維或陶瓷,提供比金屬燒結更優異的制動性能。 建議:平常通勤的話半金屬結燒就夠用了;時常跑山小熱血建議可以試試金屬燒結;若是賽道取向使用, 更換碳纖維/陶瓷兼顧摩擦力表現與耐用度。
|
煞車油管/離合器油管原廠標配的油管以橡膠材質最常見,雖然價格低廉廠商大量生產,但經過賽道激烈操駕,煞車液溫度上升導制橡膠油管膨脹而液壓力下降影響煞車力道, 金屬油管因其耐高溫、高壓的特性提供穩定的制動效果基本上是必改的煞車系統之一。
|
直推總泵你是否覺得煞車總泵按起來只有0→1的感覺?僅有跟無煞車力道兩種狀態,在賽道上細微的煞車操作攸關通過彎道的秒數就能創造更快單圈。 相對於原廠提供的側推總泵,直推總泵由於拉桿和總泵活塞呈平行的作動能提供較線性且直接的煞車力道,無論是按壓的手感或是煞車表現都會明顯提升。
|
煞車卡鉗/煞車卡鉗套組在賽道上測試後,如果發現僅更換來令片對制動力提升有限,這時改卡鉗可讓煞車效率及手感再提升一個檔次, 選擇較多活塞的卡鉗如單二(單向二活塞)升級對四(對向四活塞)因能量耗損變少,所以煞車效率得以提升; 加工方式對於同材質卡鉗的剛性和重量也會不同,鍛造卡鉗擁有高剛性、重量輕的特性,從制動零件進行輕量化又能提升煞車力道可說是一舉兩得。 由於改卡鉗會改變液壓放大倍率,因此連同總泵一起更換才會有完整的煞車效果。
|
卡鉗座 為了提升煞車效率更換卡鉗,卻發現與原廠前叉無法安裝?有了卡鉗轉接座就可以無痛直上了!
|
煞車制動相關知名品牌
brembo | SUNSTAR | SBS
|
Frando | 川歐力士 | NCY |
BRAKING | Vesrah | DAYTONA |
操控自由,迎刃有餘
看著MotoGP選手輕鬆劃過彎道,實際上車輛透過許多部件的改裝才能讓車手以流暢的動作穩定操駕,甚至是符合每個人的身形與使用習慣,尤其是過彎時不卡手、拉桿在雙手掌握之中、充足的空間達到最大傾角以及維持穩定的側掛姿勢。
分離式把手 分離把是每一台賽車的標配,手把長度、手把下斜的角度及手把的位置都會影響車手的騎乘表現。手部長短或是上半身的身形可透過不同規格的分離把找到最佳的騎乘姿勢,此外,選擇有下斜角度的分離把可以讓手肘更貼合油箱側邊減少風壓,過彎側掛時外側的手依靠在油箱上整體動作更穩定。
|
腳踏後移 腳踏後移基本上也是賽道改裝必要之一,比起原廠腳踏的位置,改裝腳踏後移能讓騎乘姿勢更戰鬥,不會像原廠腳踏無法以最大傾角壓彎的情況,設計多個位置可調整的腳踏後移,除了腳跟的腳踏桿前後高低能調整外,換檔/煞車踩桿也可根據車手腳長進行調整,因此想要攻略賽道務必安裝腳踏後移享受過彎的暢快感。
|
離合器拉桿/煞車拉桿/煞車、離合器拉桿組
沒有一位車手的手掌及手指是一模一樣的,透過可調行程間距的離合/煞車拉桿讓每位車手更容易掌握拉桿。 順帶一提,有些拉桿設計活動關節可以向內折,目的是要防止車輛轉倒時壓斷拉桿直插手部,即便斷掉了還可以只更換那一小節拉桿,不必連同總泵一起更換。
|
|
快速油門組
原廠油門座適合大部份的情況下使用,但在賽道上需要立即開油以達到最快速度,透過快速油門座縮短轉動油門的行程同時給予一樣的供油量就能比原廠的設定更早開油以更快的速度出彎。
|
|
油箱保護貼/油箱止滑貼
看著車手帥氣且信心十足的將外側腳靠在油箱上(俗稱側掛)過彎,想必油箱上肯定有貼油箱止滑貼,若以一般的油箱作同樣的動作不僅滑溜也難以穩定姿勢。
|
操控相關知名品牌
HURRICANE | BABYFACE | STORMGRIP |
STRIKER | OVER RACING | ACTIVE |
YOSHIMURA | Eazi-Grip | SSK |
穩定行駛,放膽開油
賽道上該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除了熟練技巧外,維持穩定的車身動態讓車手更敢開油出彎或是帶煞入彎以爭取更快的圈速,而增加輪胎的貼地性減少因催油產生的置空時間,這些操駕變化都需要懸吊系統的配置與設定達到更佳的操控性。
前叉/前叉組/前叉彈簧/前叉頂蓋調整器/阻尼器套件 進彎前大量使用前煞,若感受到瞬間明顯點頭的狀況代表前懸吊的支撐性不足,而煞車後下沉的前叉回彈反饋快慢則跟阻尼設定有關。 改善前輪懸吊大致可分為兩種方式: 更換整組可調整的改裝前叉雖然能一次到位,但相對成本較高。 更換加強型前叉彈簧和阻尼並搭配預載/阻尼調整器是相對經濟的做法又能提升一定的操控性。備註:可調功能分為預載、回彈阻尼、壓縮阻尼,能針對騎乘習慣、車手重量、賽道取向等進行細微調整。
|
後避震 出彎開油或重踩後煞,依車輛慣性會壓縮後懸吊,當後懸吊支撐性差或回彈過快過慢都會影響操控性打亂車手的節奏,透過可調整的後避震讓後輪如履平地,任何跳動能有效吸收,但後避震又分有掛瓶及無掛瓶兩種,預算充足的話可考慮掛瓶避震器,一般避震器必須在有限的空間內灌入阻尼油和氣體,而掛瓶提供更多存放空間可增加阻尼油量並加長避震行程,是提升後懸吊的首選。 備註:可調功能分為預載、回彈阻尼、壓縮阻尼,能針對騎乘習慣、車手重量、賽道取向等進行細微調整。
|
後搖臂
原廠的後搖臂雖然粗勇,由於生產成本考量,通常以易取得的材質製作且重量比較重。然而賽道上分秒必爭,在同樣的騎乘條件下,車輛輕量化能以更快的速度、更短的秒數完成單圈, 比較常見的偷輕方式可以改裝鋁合金後搖臂,其剛性佳、重量輕的特性對於減少車重無往不利。
|
|
防甩頭
賽道上頻繁的急加減速會改變前懸吊的荷重導致前輪左右晃動,甚至造成車輛失控摔車,但透過防甩頭為龍頭加上阻尼機構可有效減緩前輪晃動,能穩住車輛的平衡性,讓車手能夠更專注的眼前的賽道。
|
懸吊相關知名品牌
OHLINS | YSS | Gears Racing |
HYPERPRO | Matris | R.P.M |
OVER Racing | GJMS 智杰工業 | Supreme Technology |
「Webike 台灣」編輯部編輯